海内新造车企业中,终于有了一家能赚钱的公司。昨日晚间,受理想净利转正这一利好新闻的刺激,理想盘前一度涨近10%。
这是理想开启量产交付之后,交出的首份完整年度成绩单,其一路创下了海内新势力的许多纪录:最快实现正向毛利,最快实现累计交付破四万,率先做到了净利转正。
但纵然有净利转正这一利好新闻刺激,开盘后理想迅速转跌,在昨日美股新能源汽车团体走低的靠山下,蔚来、理想汽车均跌近10%,小鹏汽车、特斯拉均跌逾8%。事实上,历久关注汽车领域的高瓴资源在2020年四季度末已清仓了其所持有的新造车企业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的股票,缘故原由是三家公司股价去年均大幅上涨,市值显著过高。
而放到新能源汽车内部横向对照,理想汽车现在市值232.21亿美元,比小鹏汽车还差40亿,虽然其2020年交付量比小鹏还高了5000余台。
这难免给人一种“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错觉,财报数字向好的同时资源待遇却没有“跟上”。
有部门缘故原由生怕在于理想的增程式手艺虽获得了用户给予现实需求的买单,但投资者却以为这一手艺必将更新换代。不外关于增程式的理念,或许正在理想内部发生变化——
在2020年第三季度的财报集会上,理想汽车CEO李想明确示意,在400kW的快充手艺成熟前,不会推出纯电动车型,“增程式手艺在大型SUV、MPV上的应用具有5-10年的优势。”但理想汽车团结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在Q4财报后的电话会中示意,理想汽车同步也在加速纯电平台的研发和车型的推出,预计2023年推出纯电车型。
而外部的新压力接踵而至,无论是宏观层面临于科技股和新造车观点泡沫的打压,照样微观层面特斯拉的诡牌、传统车企的不甘、科技巨头的摩拳擦掌,混战时代即将来临,理想面临的也将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新江湖。
理想盈利背后
此次财报中,理想的营收及销量显示也都不错:
2020年Q4,理想实现交付量14464辆,环比增进67%,创下季度交付量新高,2020整年交付量超3.2万辆。不外,理想预计一季度交付量在10500辆和11500辆之间,将泛起环比下降。
2020年Q4,理想实现营收41亿人民币,环比增进65%,2020整年总营收到达94.6亿。
财报的最大亮点,是其终于实现了正向净利润。
2020年Q4,理想实现净利润1.08亿人民币(Non-GAAP下净利润1.15亿人民币);2020年整年,理想净亏损1.51亿人民币(Non-GAAP下净亏损2.81亿人民币)。
竣事了漫长的亏损时光,理想完成了第一次季度性的自我造血。这实在并不意外,一直以来理想的盈利能力都走在海内新造车行业的前线,而且在上一季度,理想就已经实现了Non-GAAP下的净利转正。
同时,理想的资产显示稳固,停止四季度末,理想谋划现金流为18.2亿人民币,较上季度末增进95.9%;理想自由现金流为16.0亿人民币,较上季度末增进113.2%。
理想公布财报后盘前的大涨,足以说明投资者对其盈利能力突破的热情反馈,但同时由于“净利转正”这一新闻过于亮眼,使得市场忽视了其财报中的一些隐忧。
2020 Q4理想的毛利率泛起了下滑:
2020年Q4,理想实现毛利7.25亿人民币,环比增进45.9% ,但毛利率从19.8%下滑至17.5%,汽车销售毛利率从19.8下滑至17.1%。
毛利绝对值的增进,得益于销量的扩大,但与此同时理想毛利率却泛起了跨越两个百分点的下滑。财报中注释,毛利率下降的缘故原由在于来自供应商的一次性返利下降。
这很难不让人对理想在供应端的话语权提出质疑。现阶段,理想的价值亮点之一就在于其相比之下更精彩的盈利模子,这得益于增程式门路中整车制造成本的降低,然则,若是理想在控制供应端上的能力有所欠缺,则一定水平上将影响其盈利能力的提高空间。
固然,毛利率两个点的下降不算夸张,理想的毛利显示依旧跑在行业前线。但在下一份财报中,毛利率是否另有提升空间,供应端成本是否会上升,这一点值得连续关注。
那么,在毛利率下滑的情况下,理想是若何实现净利率转正的?
一如既往,理想的窍门是“省钱”。在新造车烧钱大军中,理想一直都是最“抠门”的那一位,纵然现在理想账上现金流越老越多,但其对用度的治理依旧严酷。
2020Q4,理想研发用度为3.7亿元,研发费率降低至9%;销售及行政费率为4.3亿元,销售及行政费率降低至10.4%。
相比起上个季度,理想谋划用度的绝对值保持上涨,财报中称这是由于下一个车辆模子的研发、营销促销流动的增添,以及相关员工人数的增添。
然则,与整体营收规模的快速攀升相比,理想不论是在研发上照样在市场流动上似乎都没有增添太多预算,叠加上股份制薪酬用度的大幅下降,使得理想整体的谋划费率27%大幅下降至19%。
理想净利转正还得益于利息收入及投资收入的上升,这一项目在Q3的收益为7026万,在Q4上升至1.7亿,而理想Q4季度的净利润为1.1亿。
因此,理想净利润转正的突破,主要是得益于其对谋划用度的严酷把控,以及利息及投资带来的大量分外收入。但更能反映理想造车环节的成本治理、效率管控的毛利率,现实上却泛起了下滑。
固然,从中也能解读出许多利好的方面,好比理想在没有大额投入市场营销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销量的大幅攀升,好比理想极其讲求效率谋划气概,还好比随着规模效应增强还可能进一步分摊成本与用度。
但只靠缩减开支与更高的投资收益,来抵消毛利水平的下跌,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理想的盈利能力事实是否真的实现了自我造血的突破,还需要下季度财报来磨练。
未来充满变数
若是只看财报,理想的显示一直都算得上新造车“优等生”。但似乎,资源市场对这类“省钱”的企业一直都不伤风。
业内提到理想的创始人李想时,除了被津津乐道的“抠门”式谋划气概外,还经常提及其务实的理科头脑、产物经理式的造车思绪。从适用的角度看,理想ONE固然算是一个优异的车辆产物,其用最简朴的方式,切实地解决了现阶段的里程焦虑,而且对企业来说能直接带来成本的压缩。
但在投资人的眼中,增程式门路始终是理想的“原罪”,在未来终将被镌汰。这其中产物逻辑与投资逻辑的差异,使得理想在销售市场与资源市场遭遇两重天,甚至一度逼得李想在公共场合爆粗口。
另一方面,在新经济浪潮中,投资人享受着大量烧钱、扩张规模带来的企业价值膨胀,理想对研发用度、市场用度的严把控,一定水平上会造成对其规模扩张能力、手艺竞争力的质疑。
若何营造想象力,可能是让务实的李想异常费解、但又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对此,李想在一封内部信中给出了谜底,称在接下来的十年,理想汽车会选择两条门路并行:
以都会纯电、远程发电为用户价值的增程电动平台(充电宝);
十分钟弥补300-500公里续航的400千瓦超快充的高压纯电平台(超级充电器)。
财报电话会中,理想透露了纯电车型的新闻,称该款车型将会在2023年上线。在此之前,理想按设计还将于2022年推出一款全尺寸增程式SUV。
大势所趋之下,出于对未来多种可能性的结构,理想不得不推进纯电项目。然则,这又将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理想ONE在销量市场云云受欢迎,增程式是一个焦点缘故原由,也是理想现阶段区别于其他新造车企业的差异点。那么,在纯电设计中,失去了增程式这一差异点的理想,另有什么怪异的竞争力——和特斯拉比拼品牌力?和蔚来比拼用户服务?和小鹏比拼续航?照样和比亚迪比拼性价比?纯电项目中,理想还将失去增程式电动车独占的成本优势,又将若何平衡成本与盈利?毛利上的优势会不会因此被抹平?
内部信中,李想在最后提到理想汽车要比拼的是综合实力,但要掌握综合实力强劲与产物特点不突出之间的界线,极其磨练理想资源、手艺、资金、营销等多维度上的能力。
现阶段,理想的纯电设计生长已经落伍一步,且缺少怪异的竞争优势,快充手艺另有待生长与对比,跳出增程式的逆境后,理想可能又将陷入一个新的逆境。
未来并不轻松,但李想已经有了开端的计划,他为理想汽车制订了一个生长时间表,而且找出了用户定位、需求、价钱区间、品牌定位及使命:
用户:家庭用户
用户需求:自动驾驶的专属空间
价钱区间:15-50万
品牌定位:豪华智能电动车
品牌使命:缔造移动的家,缔造幸福的家。
在李想设想的未来中,2025年要拿到中国智能电动车2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一义务虽然艰难,但在未来三年的时间里,里程焦虑被彻底解决的可能性并不大,切中消费者需求的产物在市场上更易被接受,理想依赖增程式产物完成这一目的,并非没有可能。
然则,在资源层面,要让投资者信赖理想是一个能在十年后、二十年后依然有未来的企业,理想可能还要思索若何在纯电设计中找到差异化竞争力——固然,纵然不讨好资源,理想也可能被消费者养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