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巨头们绕不外的增量市场。
黄峥隐退。2021年3月17日,陈磊接任拼多多董事长。
而此次换帅的另一个解读是,拼多多将在农业的蹊径上继续狂飙突进——陈磊重视农业是出了名的。
事实上,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已逐渐步入2.0时代。
随着新基建连续深化下产业加速变化,移动互联网的主要阵地,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产业互联网无疑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
近两年,农业已然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前有“鹅场养鹅”,后有多多种菜,不难发现,巨头们正在重仓农业数字化。
对农业,拼多多是重仓。
有内部人士曾透露,陈磊曾提出两大农业目的,一是更快笼罩农产物消费场景,二是更深扎根农产物供应链。而随着近两年陈磊在农业上的动作不停浮出水面,一个逐渐靠近其两大目的的拼多多农业疆土也日渐清晰:
在农产物消费场景上,陈磊就任后推出了“多多买菜”,逐鹿社区团购战场。在供应链上,拼多多通过“农地云拼”,即通过“拼购”模式,把原来在时间和空间上极端涣散的需求,汇聚成一个个相对集中的订单。去年12月,拼多多“农地云拼”手艺获得“天下数字农业十大功效”。
老牌巨头阿里也不甘示弱。去年6月30日,盒马事业群总裁、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总裁侯毅宣布了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最新设计,示意将围绕三个阶段搭建数字农业的产地、物流、供应链及销售系统,把农产物卖到大润发、盒马、天猫等阿里系及第三方零售企业,进一步形成产业链闭环。
不止云云,侯毅还放下豪言:“盒马不足以改变中国农业现状,但阿里巴巴数字农业设计可以做到。”
拼多多、阿里、腾讯、京东、网易......近两年,越来越多互联网巨头重仓农业。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的建议,更是把巨头们的农业野心摆在了台面上。3月8日,马化腾示意,“腾讯为村”平台2021年最新的问卷观察显示,没有特色产业、缺乏人才,是农村网民以为现在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此,马化腾建议指导互联网科技与智慧农业“同频共振”,加速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同时,他以为,应该鼎力吸引并培育信息时代“新农人”,引发墟落振兴的内生动力。
详细若何让互联网科技与智慧农业“同频共振”?在以数字化赋能农业的蹊径上,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通过梳理,不难发现,巨头们的动作,无非是围绕着产业链的生产、供应、销售三个环节,即“上游、中游、下游”:
在上游,巨头借助大数据、云盘算和漫衍式人工智能手艺,将农业产能汇聚整合形成“云端大农场”;在中游,巨头优化供应链,通过原产地直发、完善冷链建设等方式,实现农产物上行。在下游,巨头将涣散的农产物用户需求通过拼购、直播等流传方式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并通过百亿津贴刺激消费。
可以说,“向上抑或向下”,是巨头们在以科技赋能农业的蹊径上,探索的永恒命题。
农业,是2021年巨头们绕不外的增量市场。
一、上游:手艺赋能哪家强?
AI、数字化等手艺赋能生产的本质是什么?
李开复有一句话,总结的质朴且到位:“让人来做只有人能做的事情,让原本人就不喜欢做的、重复性的事情让机械来做。”
事实上,农业数字化不仅仅节约了人力、降本增效,且能做到许多人力不能及的事情: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举行剖析和展望等,实现精准化生产,让决议最优化,流程尺度化。
详细来说,有什么优势?
首先,通过精准化生产,降低单元成本,提高单元产量。拿全国首个在主粮领域实现地块级全程数字化治理的基地,中联智慧农业树模基地来说,其在我国率先实现了全程尺度的数字化水稻莳植,全程智能监测,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物联网举行农机精准作业。
为领会决农村劳动力欠缺等问题,研究职员行使大数据确立了水稻尺度化莳植系统,将莳植历程49个要害决议环节,全程实时采集数据并剖析,使莳植者按部就班,在对应的莳植环境作出最优解。
数字化节约了若干钱?据统计,在化肥、农药成本方面,基地的数字化治理比通俗治理每亩节约101元,施肥、喷药的人工成本每亩节约7元,水稻全生育期内削减氮肥用量21.8%。对统一品种测产发现,机插数字化治理比机插通俗治理增产14.3%。
而去年12月,拼多多举行的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效果也证实了AI手艺对生产的赋能:4支AI队伍和4支顶尖农人队伍在围绕草莓莳植效率、品质、产量睁开全方位的battle。
效果毫无悬念:
接纳数据剖析、智能传感器和温室自动化的四个手艺团队平均生产了6.86公斤草莓,比传统农户三个团队的平均产量2.32公斤凌驾196%。手艺团队在投资回报方面也跑赢农民,平均回报率为75.5%。
其次,在数字化链条上生产出来的产物,皆可以举行溯源:如去年8月, 京东和娄烦携手共建“县域京东农场树模基地”,其中,在农产物全程可视化溯源系统建设上,依托京东的数字农业治理平台,对农业生产历程中的农事、农资、职员信息举行实时采集,再应用区块链手艺举行加密,就可以将相关的农产物食物平安信息举行汇聚在一起。
由于区块链手艺不能改动的特征,只需要扫一扫农产物的二维码,农产物生产的要害环节、信息都将透明展现。
正是在不能估量的远景下,巨头们纷纷确立自己的数字化生产基地:
京东在2018年就最先与各地农场所作共建生产基地,打造“京东农场” ;去年10月,拼多多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手艺研究中央签署战略互助协议,配合建设产学研连系的“智慧农业协同创新中央”,去年11月,腾讯首个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开园仪式在莘县举行。而阿里的构建的数字化新价值链路中,也强调前端确立数字化生产基地,从源头最先把控。
固然,巨头对生产的赋能,不仅仅局限在莳植历程,还发力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今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周全推进墟落振兴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对外宣布,其中就有一条“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对照完善的新型农业谋划主体信用系统、生长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事实上, 征信系统滞后、农业生产规模化尚未形成等问题导致金融成本居高不下,生长对照滞后。而在此领域,互联网巨头则可以施展优势,行使大量的数据信息和SaaS工具辅助农村完善金融风控机制。
如去年9月,阿里推出了“大山雀”:一套以卫星遥感手艺为基础的农村金融风控系统。这项手艺可以高效率完成土地资产统计、农业估产等。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上,有助于农户获取农业贷款,从而提升农户在莳植历程中的采购意愿。
除了莳植、金融上的赋能,互联网巨头对农业生产的赋能,还包罗对农民的职业手艺培训:如腾讯助农的“为村”平台,一大助农路径就是开展线上线下的互联网培训流动,为墟落培育互联网人才。
那么,在中游,巨头们又是若何大展身手的?
二、中游:腰部的供应链,定乾坤的锦囊丸
数字化生产大功告成后,那么在中游,巨头们要拼的就是若何搭建、刷新供应链,使其降本增效:对生鲜来说,保鲜是一浩劫题,若何降低在供应历程中的消耗,是供应链刷新的重中之重。
若是在上游,巨头们数字化赋能生产的方式大同小异,那么在刷新供应链的比拼上,巨头们的差异性则更为显著。其中,阿里、拼多多、腾讯走的路,则是其中几条有自身特色的路径。
先说阿里。去年6月,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总裁侯毅首次宣布了阿里数农的农产物数字化流通网络设计,即通过“产地仓 销地仓”双轴驱动的传输带,刷新传统供应链。
什么是产地仓?产地仓又名“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央”,靠近生产基地,可以对采摘来的农产物举行筛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置,然后对接下一环节的物流,分往各个区域。
在传统供应链上,由于链条涣散,位于上游农户往往没有明晰的商品化处置意识,导致农产物商品价值在上游流损。而阿里则在“最先一公里”集中商品化,大大提高了农产物的附加值,
同时,产地仓降低了周转成本、压缩了不需要的处置环节。此前,据报道, 从阿里数字化生产基地摘下来的水果,从运输到阿里产地仓到商品化处置完毕,最快只需6小时。
随后,菜鸟物流则把处置好的农产物发往与产地仓买通的销地仓,销地仓作为集散中央,再分发至各地盒马,对接消费市场。一套组合拳下来,效率大大提升,可以实现“天下农产物72小时产地直达餐桌”。
差异于依托菜鸟矩阵、物流网络蓬勃的阿里,拼多多在物流上显得稍弱:在2018年,黄峥曾示意拼多多不会做物流,“我们不会做采销,也不碰物流和配送。阿里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干嘛要做?” 到了19年,拼多多才意识到物流的主要性,最先加码物流,但仍然道阻且长。
因此,拼多多刷新供应链,则主要依托农产物上行的原产地直发:大刀阔斧,从田间到饭桌,直接毗邻“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从而削减供应链条中,多层中央商赚差价的问题。
正如拼多多新农业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狄拉克示意:“在传统流通链体中,农产物要经由小商贩、产地批发市场、菜市场、超市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在抬高产物的销售成本。我们将扎实推进‘原产地直发’的销售模式,打造农产物超短供应链,有用促进农民增收。”
而腾讯的农业供应链结构主要是通过投资,把物流、冷链能力强的生鲜巨头纳入麾下——这很相符腾讯的调性。事实上,早在2015年11月,腾讯就已介入逐日优鲜的2 亿元B 轮投资。往后,腾讯在投资生鲜种子选手的路上越走越远。之后,腾讯又参投了美团、永辉超市、郁勃优选等。
拿获得腾讯投资的郁勃优选来说,优势就在于自建物流系统:由于在物流有十几年的积累,郁勃优选搭建“中央仓-网格站-门店”的三级物流配送系统。与郁勃优选互助的供应商,只需要把商品配送至郁勃优选的客栈,剩下的所有事情都将由郁勃优选的物流系统来完成。
可以看到,无论是自建照样投资,巨头都在加码供应链建设。而在下游,比拼的则是销售能力。
三、下游:地推铁军的销售战场
若何优化销售环节?可以看到,一方面,巨头将涣散的农产物用户需求通过拼购、直播等流传方式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促进销售,拿前段时间炙手可热的社区团购来说,底层逻辑也是匹配供需。另一方面,巨头通过百亿津贴等方式刺激消费。除此之外,销售环节也在磨练巨头原有的销售渠道能力。
先说匹配供需——说到这一点,固然离不开依赖“拼单”起身的拼多多。黄峥曾举例,说明拼多多的底层逻辑:
譬喻说,有一千小我私人在炎天的时刻就想到在冬天的时刻要买某种羽绒衣,他们一起写了一个联名的订单给到一个生产厂商,并愿意按去年的价钱出10%的订金。这种情形下,很有可能工厂是愿意给他们30%的折扣的。
由于工厂从他们的联名订单里获得了一个工厂原来不具有的一种需求简直定性。这种确定性可以转变为行使生产设计低谷举行生产的便利,也可以转化为采购原质料时的笃定。工厂甚至可以进一步把这种确定性进一步售卖给上游和配套厂商来换取工厂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农业上也是一样。拼多多的“农地云拼”系统,把涣散的农产物需求通过拼购、直播等群集在“云端”,从而实现供需的精准匹配,再将涣散的农业产能汇聚到云端大农场,统一莳植、发货——解决了供需之间信息不流通导致的盲目生产状态,增添确定性,降低不需要流通用度,产物销售率上去了,消费者获得了实惠,农人的收入也获得了提高。
事实上,拼多多已确立起一套完整的“农货智能处置系统”。据狄拉克示意,系统归纳了天下各大农产区的数据信息,包罗地理位置、特色品类、成熟周期等,能够辅助这些区域的农产物精准匹配给有响应需求的消费者。
再来看去年下半年、巨头的角逐场社区团购,也是这一套逻辑:
一个社区的人把需要的菜写一个联名的订单,提前一天给到上游,上游凭证需求配送:由于这种确定性和提前一天准备的时间,上游的效率被大大提升,成本进一步降低,其中一部门利润也因此可以让给消费者。
固然,除了拼多多声东击西的打法,老牌巨头自己的渠道动销能力,也是巨头角逐消费环节的要害。如阿里销地仓的农产物,可以对接到自身壮大的渠道网络:淘宝、天猫、聚划算、盒马、大润发、饿了么等等一系列天罗地网。
除此之外,巨头们还通过百亿津贴等方式,促进农产物上行:
如去年疫情时代,部门区域农产物泛起滞销状态,拼多多上线“抗疫农货”专区,设置5亿元专项农产物津贴。该专区笼罩天下近400个农产区,商品席卷脐橙、苹果、草莓等各种水果和主要生鲜食材。京东也开通了“天下生鲜产物绿色通道”,提供的支持和扶助达25项,开放并倾斜供应链、物流、运营、推广等资源解决滞销生鲜农产物上行问题。
在疫情时代,巨头们武断脱手助农,客观意义上,也有助于进一步打开平台农产物销路、完善自身的农业产业互联网结构。事实上,随着巨头们如火如荼地加码、角逐,不难预判:
农业产业化时代已周全来临。
谁也无法阻挡时代的浪潮:去年,疫情倒逼下,中央麋集出台相关政策,加速人工智能、5G网络、数据中央等七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成为对冲经济下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要害行动。
农业产业互联网的生长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创新盈利期。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周全推进墟落振兴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显示,将实行数字墟落建设生长工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讯(5G)、移动物联网与都会同步设计建设。
同时,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抵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区域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生长智慧农业,确立农业农村大数据系统,推动新一代信息手艺与农业生产谋划深度融合。增强墟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据公然数据,住手2020年12月,我国农村区域互联网普及率为55.9%。而随着新基建不停落地,这意味着巨头将借政策盈利,在加码农业产业互联网的蹊径上进一步狂飙突进。
早在古希腊,色诺芬就说过:“农业是其他身手的母亲,农业繁荣的时刻,其他一亲身手也都兴旺。”而现在,这一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正在被数字化赋能、升级。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计》一书中的预言:
“盘算不再只和盘算机有关,它将决议我们的生计。”工业云云,农业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