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战争

 行业新闻     |      2021-03-30 10:58

外洋音频社交软件Clubhouse,因特斯拉首创人埃隆·马斯克的使用,注册用户从1月下旬的200万以裂变方式连续飙升,迅速成为互联网社交领域的新宠。

克日,华尔街著名空头机构香橼连发两则推特,唱多去年头美股上市的“音频第一股”荔枝,一时间,幽静已久的荔枝股价暴涨350%。荔枝旗下音频社交软件Tiya和Clubhouse有异曲同工之妙,香橼唱多荔枝的缘故原由正在于此。

海内音频行业十年漫漫,一直遭受着不少质疑,诸如,商业模式变现力弱、内容生态是否具备护城河、资源对耳朵经济的低感知,这些也都是行业内几家头部公司的隐痛。

但近年来,在线音频行业的整体价值是向上的。据安信证券研究中央最新讲述显示,2023年全球在线音频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105亿元增进至307亿美元,复合年均增进率为23.8%。此外,中国作为全球拥有最多在线音频用户的国家,2023年我国音频用户将从2018的3.77亿上升至9.02亿,复合年均增进率为15.7%。

行业的整体用户的基本面在变大,但数据显示,整个长音频的行业渗透率始终就是8个点左右。互联网生长过于迅猛,时间杀手短视频平台快抖拔地而起,音乐巨头TME(腾讯音乐娱乐团体)看中了音频喜人的时长,认定互联网最终是一个时长的争取战,于是带着希望音频破圈、提高行业渗透率、完善业态链的态度,强势入局音频行业。

不久前,音频行业老厂牌蜻蜓FM,在战略会上总结音频行业的上一个十年,在内容供应里,很显著的一个瓶颈或者固有惯性是,大部门音频内容的盈利和内容不是来自于音频原创,而是对已有成熟的其他内容媒体类型的迁徙。

显然,音频行业的头部平台们意识到,自己正在沦为声音内容的搬运工,而声音的内生价值,到底又在那里?

01、声音的春无邪来了?

Clubhouse火爆全球,热闹之下,幽静已久的音频行业真的要迎来春天了吗?

此前,华尔街著名空头机构香橼连发两则推特唱多荔枝。香橼对荔枝旗下的应用程序Tiya示意出粘稠的兴趣,Tiya是荔枝于2019年孵化的一款主攻西欧市场的音频社交软件。香橼推文的视频资料显示:“Tiya在全球70个国家和区域的社交APP中排名前10位,之前专注于游戏,现在已经扩展到约会社交领域。”

荔枝有时机从中国大型科技公司的反垄断趋势中受益,以是给出荔枝的目的价钱应提升至30美元。

唱多的推文宣布后,在美国纳斯达克生意所上市的荔枝股价短线拉升,向上熔断,当日收涨29.5%,市值增至6.31亿美元,换手率高达137.35%。雅乐科技的股价当日也收涨15.29%。

香橼唱多荔枝,源于Tiya正处于当下备受关注的音频社交赛道,Tiya被视为中国版的Clubhouse。年头,特斯拉CEO马斯克在一款名叫Clubhouse的即时性音频社交软件上举行了一场语音直播,在直播的几小时内,该软件同时在线人数高达5000多人。

Clubhouse一夜爆红,直接动员相关语音结交看法股股价直线飙升,受此影响,短短三个生意日,荔枝的股价暴涨350%,但又迅速回调。

而据安信证券研究中央最新讲述显示,2023年全球在线音频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105亿元增进至307亿美元,复合年均增进率为23.8%。此外,中国作为全球拥有最多在线音频用户的国家,2023年我国音频用户将从2018的3.77亿上升至9.02亿,复合年均增进率为15.7%。

在线音频行业在整体向上生长,荔枝借东风,进入民众视野,但此前的荔枝,是受市场忽略的,去年一月,荔枝以“音频第一股”的身份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但上市即破发,从11美元一起跌至最低1.9美元。

从荔枝近年来的财报来看,这种低估并不是空穴来风。

财报显示,荔枝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的营业收入划分为4.5亿元、8.0亿元、11.8亿元、15亿元,但增速在大幅下滑,2018年、2019年、2020年,同比增速划分为76%、48%、27%。

毛利润方面,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毛利润划分为1.2亿元、2.3亿元、2.7亿元、3.7亿元,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的同比增速划分为90%、16%、36%。

增速放缓的营收增进,实有隐患。从2017年至今,荔枝还并未实现盈利,2017年至2020年四年时间里,荔枝的净亏损划分为1.5亿元、0.1亿元、1.3亿元、0.8亿元,四年累计亏损3.8亿元。

亏损的背后,是荔枝一如既往的单一盈利模式和变现难题。

荔枝的运营模式区别于海内音频行业主流模式的PGC(专业机构发生内容),荔枝主打UGC(用户发生内容)模式,这两者差异,PGC 产物由专业团队制作,用户“付费”作为主要盈利模式,UGC 作品为网络音频直播,用户打赏赞助作为主要盈利。

招股书显示,荔枝的营收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音频娱乐收入,即向用户销售与音频娱乐有关的虚拟礼物;二是播客、广告和其他方式。

在2019年、2020年的财报中,荔枝的音频娱乐收入占比均高达98%,2019年、2020年划分为11.7亿元、14.81亿元,而播客、广告和其他收入占比均在2%以下,仅有1266万元和2180万元。业内人士示意,这也显示出荔枝的收入渠道较为单一。

招股书中还提到,虚拟礼物的销售主要受付用度户数目的驱动,在2019年财报中,荔枝的平均月度付用度户为43.41万,同期的活跃会员数是5190万,付用度户占活跃用户的比例为0.84%。2020年,荔枝的月付用度户不增反降,为42.24万,而会员数则增进到了5840万,云云也拉低了付用度户占比,这个数字为0.72%。

用户付费率是评判在线音频平台变现能力的一个焦点指标,而荔枝的显示则显得有点差强人意。但不管是PGC照样UGC,数据显示,未来三年,这两者营业模式所带来的ARPPU(每付用度户平均收益)增进趋势较慢。

凭证安信证券研究中央最新研究讲述,2023年我国音频内容订阅年度ARPPU将从2018年的197.5元上升至279.5元,复合年均增进率为5.96%。反观海内,2023年,我国音频直播年度ARPPU将从2018年的422.1元上升至630.0元,复合增进率为6.90%。

相比之下,音频直播ARPPU复合增进率略高于音频内容订阅,然而总体来看两者复合增进率都偏低(低于10%)。

单一的营收结构加上疲软的付用度户数目增进,Clubhouse的虚火很难烧热荔枝这锅水,荔枝,似乎并不能迎来谁人想象中的妖冶春天。

02、封锁无声的赛场

荔枝受困于UGC模式带来的单一营收结构和低缓的付用度户增速,那么海内主流音频平台的PGC模式会更好一些吗?

早期,移动音频业和大部门互联网行业一样,竞争焦点锁定在内容和用户上,而彼时最底层的商业逻辑是一种简朴的“场景更替”,将正在消逝的电台前言移植互联网,这其中没有推翻性的肌理刷新,可视为一种复制粘贴般的需求重塑,这也为往后长达10年的多舛命途埋下隐患。

简朴的搬运模式卓有成效,带来内容和用户的增进肉眼可见,量大且速率快。很快,市场份额迅速在2015年底朋分完毕,喜马拉雅、蜻蜓FM和荔枝FM成为行业前三强。

在那时,音频行业的名目模糊。喜马拉雅最先摸清要害动作,接连发力版权内容、推出有声读物,很快在用户规模和行业占有率上拔得头筹,成为业内第一,同时也示意着喜马拉雅往后在行业内耐久第一的位置。

分化泛起在2016年左右。2016年5月,以语音问答为主要形式的分答引爆了知识付费风潮。喜马拉雅最先嗅到了风向的转变,首创人余建军喊出“音频是知识的良导体”的口号,率领喜马拉雅周全进入PGC模式下的知识付费。

这一年,喜马拉雅开拓了付费专区,约请了马东、吴晓波等一众KOL入驻,迎来了改变行业的爆款,上线了跨越200个付费课程。年终,喜马拉雅打造出首届“123知识狂欢节”。其首日成交额到达5088万,2016整年喜马拉雅的付费收入跨越了广告、社群与硬件的总和。

直到2017年3月,蜻蜓才周全进入知识付费领域,紧接着,蜻蜓推出了高晓松的付费节目《矮大紧指北》,一个月付用度户超十万,总收入超两万万。区别于喜马拉雅“干货型”内容,蜻蜓的知识付费产物偏人文基调。

推进知识付费后,蜻蜓FM很快迎来了投资。2017年9月,蜻蜓FM获得百度和微影资源领投的10亿元融资,创下了移动音频行业单轮融资纪录。对这轮融资,彼时新任蜻蜓FM CEO钟文明将其归因于知识付费打开了音频行业天花板。

荔枝FM有意放弃了整个知识付费的盈利,与曾经厮杀在一起的移动音频平台分道扬镳。2017年10月,荔枝推出音频直播功效,上线三个月,荔枝直播营业的营收跨越万万。到2018年1月,荔枝的语音直播打赏月流水跨越一亿,成为主要收入泉源。

避开音频行业主流竞争的荔枝,最先依附音频直播和语音互动打造声音互动社区,其特色是产物年轻化水平极高,跨越80%的用户是90后和95后。

荔枝FM首创人赖奕龙曾提到,荔枝不做知识付费的理由在于荔枝FM一直在做UGC,平台互动性也对照强,若是做PGC知识付费实在是进入到自己最弱的一块。而荔枝从来不把主流移动音频平台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年轻人社交才是荔枝关注的竞争领域。

这边,喜马拉雅意图打造大而全的知识类淘宝天猫,一举向大规模和大用户进军,但此时,知识付费的热潮正在退却。

一位曾经的喜马拉雅用户唐勤告诉奇偶派,在读研究生的她,现在已经不怎么喜欢听知识付费类的音频了,2018年左右,她还在本科学财政,那时一门财政课的先生推荐了喜马拉雅上的一门财政课程,爱学习的她便下载了这款软件,关注了一揽子财经频道,但厥后她发现,自己听的时间并不长,只有晚上跑步或者做一些杂事的时刻听一听,听的最多的反而是一些新闻和故事,好比《吴晓波频道》和《优美说》,前者讲财经新闻,后者讲社会的一些奇葩故事。

现在,唐勤已经卸载了这款软件,她说,虽然栏目挺多的,然则想要找到一个“语言生动,没那么死板”的课程照样需要花不少时间,而不喜欢的主要缘故原由在于,“实在是不怎么有听的习惯,不感兴趣的缘故原由也有,以为该听,但不想听。”

音频知识付费看起来像是个伪命题,余建军曾提到,喜马拉雅在音频行业占有率超7成,但整小我私人群渗透率只在20%到30%,知识付费已经无法知足音频平台对用户与付费增进的双需求。2018年,喜马拉雅将123的“知识狂欢节”改为“狂欢节”。

在知识付费的生态生长逻辑里,知识付费的自力性远高于音频平台,当知识付费的教育属性越大,音频与教育的可剥离度就越高,这背后反映出,知识付费不是独生于音频平台的时机,它只是一个显示载体,用音频做知识付费,一定走向终结。

于是,我们看到了罗振宇和他的获得APP,樊登和他的念书会,这些兼具小我私人IP的音频内容,效率极高且具有层级明白的分销系统。而这些平台,更像是一个教育学习平台,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频平台。

唐勤也提到,她虽然最先下载的是喜马拉雅,但并没有在上面花一分钱,反而是在获得上买过薛兆丰的课。

2018年之后,知识付费的风潮在音频行业正式散去,一级市场活跃度降低,广义用户上的知识焦虑和消费兴趣都最先下降。

从搬运式的场景更替到可剥离的知识付费,8年下来,移动音频行业只走出了一个差异化竞争的荔枝,而现在,荔枝也面临着增进和单一模式的瓶颈,而主流赛道上的引领者如喜马拉雅和蜻蜓FM,还没有找到真正属于声音的内生价值,在这场用声音厮杀的赛场上,看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现实上却是封锁无声的。

03、巨头入场,蛋糕能做大?

耐久以来,音频行业遭受着不少质疑,商业模式变现力弱、内容生态是否具备护城河、资源对耳朵经济的低感知,这些也都是行业内几家头部公司的隐痛。那么,声音的内生价值到底在那里?

像寻宝游戏一样,喜马拉雅继知识付费之后有了一个新的结论,下一个增进点是有声书和广播剧。2018年9月,在喜马拉雅FM,有声书部门为平台孝顺了跨越一半的流量,收听时长占比跨越60%。

有声书和广播剧,这些泛娱乐化的付费产物,淡化了此前知识付费产物的教育属性,这类自制音频内容对原著的保持水平高,成本较低,这似乎更适合音频这种前言。

从内向外看,这具有理论上的价值。于平台自身而言,它提升了自身的厚实性和内容壁垒,对外界而言,这类长音频产物耗时长,在整体互联网中,时长代表着用户粘性和流量,反过来,长音频可以提升音频平台价值,助其开疆拓土。

很快,各大音频平台视长音频为有内生力的全新赛道,有声书、广播剧、相声、脱口秀等在内的多个声音品类相继被音频平台纳入内容整体疆土。

2019年12月,喜马拉雅推出万万级制作的超大IP广播剧《三体》;蜻蜓FM也缩短对“知识付费”的战略答应,转向推动优质内容付费,相继推出91谛听日、超级会员等流动,提出有声书精品化战略。

泛娱乐化IP的音频化刷新,起到了一定的效益。2020年,喜马拉雅用户突破6亿,比去年同期增进1.2亿,其中90后用户在半年内增添了36%。

很快迎来新的进入者。从场景到付费到IP,音频行业专一寻路十年,而移动互联网的天下早已排山倒海。

短视频平台崛地而起,成为新的时间杀手,音乐巨头TME(腾讯音乐娱乐团体)感应了增量焦虑,2020年4月,TME宣布长音频APP“酷我畅听”,长音频作为TME团体战略被提出。这项战略也获得了阅文团体的支持。

就在酷我推出自己的长音频之后两个月,字节跳动推出有声阅读平台“番茄畅听”,与自身网文平台“番茄文学”相互配合。

音频老厂牌和自带流量资源的巨头战略性交织,音频行业将若何变化?

腾讯音乐娱乐团体酷我音乐副总裁肖轶以为,只有在业态上创新,打造出破圈的创新产物,从基本上提高行业渗透率,才有希望看到在眼球经济笼罩之下的时代,耳朵经济有时机靠近主流。

而音频行业的有声广播剧实在是视听行业最低的一个门槛。除了没有画面,所有的声效、演出一应俱全,他以为,这是IP产业链试错最好的方式,“然则现在我们仍然面临这么大的一个转换漏斗。”

这看起来是要从上至下完善生态链条?TME给出的解法是,“音频的可视化”。例如,音频行业中最焦点的一个品类叫做“有声阅读”,这可以让音频可视化,在这种模式下,用户可以一直脑补这个场景,甚至回忆这个场景,甚至和人互动。

在产物层面,TME除了推出的长音频全新产物“酷我畅听”,QQ音乐在2020年12月接入中文播客产物“小宇宙”,在一级页面上线“播客”自力模块,酷狗音乐推出长音频产物"酷狗听书",并上线"剧场"功效,在通例听觉产物中加入视觉元素,推动长音频进入可视化时代。

在内容层面,TME与阅文等平台战略互助,新增数千本有声读物内容,获得多部作品的音频作品改编权。除在线文学作品之外,还最先与热门电视剧以及海内漫画IP互助举行音频化改编。

今年1月23日,TME收购了音频平台“懒人听书”100%股权,进一步加码长音频的相关资源结构。TME宣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四序度TME平台长音频专辑数目同比增进370%,长音频MAU渗透率从去年同期的5.5%增进至14.8%。

在TME的一连串动作中,可以看到,TME的“音频可视化”之路要害在于自产、互助相关音频产物,以及包揽相关内容产物的改编权,但这对最初提到的“业态创新、打造出破圈的创新产物” 到底有没有更久远的辅助?

在TME力推的长音频产物“酷我畅听”综合搜索榜上,奇偶派看到,排名前十的作品中,有7部作品来自影视文学类险些已经破圈的作品,排名前三的为《盗墓条记》、《赵本山小品》、《山河令下场》。

一位酷我畅听用户示意,“其余不说,就冲酷我畅听有《我爱我家》和脱口秀,这款APP在我心中就是第一。”另有用户告诉奇偶派,最近两年的广播剧太多了,猫耳、网易云、克拉克拉、喜马拉雅这些平台都在制作广播剧,竞争很猛烈,酷我畅听毫无存在感,“这个平台很冷。”

对于用户而言,平台对他们的吸引力并不取决于平台自己,而在于平台播放的作品,用户随着热播作品走,而这些作品,自己并不是依赖这些音频平台而走红的。

这个问题,蜻蜓FM已经意识到。

2月尾,蜻蜓FM COO王磊就曾提到,已往行业中常提的爆款指的是卖得最多的内容,更多是基于销量去界说,好比销售量在万万以上、3000万等等。但现实上,音频内容耐久由视频内容、评书作品、阅读作品等中转录而来。

已往我们更多是拿来主义做法,利益是这很快速,不需要对内容举行打磨,坏处是久而久之对上游养成了恒久依赖,这个器械做到极致,实在照样在为双方去打工。我们需要做一个音频驱动的,由音频打造爆款,再复制到其他媒体类型的绝对意义上的爆款。

TME和蜻蜓都发现,瓶颈卡在内容供应里,大部门音频的盈利和内容不是来自于音频原创,而是对已有成熟的其他内容媒体类型的迁徙。

谜底昭然若揭。

音频占有用户的时长确实很长,但即便有巨头青睐,音频经济归根结底照样一门欠好做的生意,从上游的内容获取、到下游的内容分发,关于声音这一载体所依赖的整个生态链条并没有获得充实的挖掘和生长。

巨头入局,做的照样老式音频平台一直在做的搬运事情,这并不能做大行业蛋糕,找到声音的内生价值、完善生态链条,依然是基本。

04、变与稳固,音频难出圈

断裂的生态链,让声音的价值藏在隐秘的角落,疫情却像是套全新的编译系统,叫醒了声音领域一个“古早物种”——播客,这个完全由主播原创,并以长音频为前言流传的内容形式,在2020年出现燎原之势。

播客搜索引擎ListenNotes的数据显示,停止2020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播客的数目为16448个。这个数字在2020年4月尾时刚刚突破10000个,仅2020年后三个季度,中国大陆播客新增6539档。据海内播客应用Moon FM的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中文播客6569档。这一数字跨越了已往五年新增中文播客数的总和(6380档)。

这是继音频知识付费后,声音内容领域又一次多家头部平台介入的罕有热潮。2020年3月,马上团队推出的海内首个自力播客App小宇宙,这搅动了行业的那条鲶鱼,也彻底动员了播客这波风潮。

这些短则1小时,长则2~3小时的长音频,相比IP类音频内容,更具有天真性和真实感,这些UGC感较强的主播级内容,在整个音频生态里确立起了内容与听众之间的特殊联系。

而这种特殊联系是有迹可循的,小宇宙由善于圈子型社区的马上团队孵化而出,这侧面证实晰播客的圈子属性,而这种圈子式群集往往是出于听众对主播及其内容的认同和洽感而发生的。

播客兴趣者沈贝贝告诉奇偶派,在播客集中发作之前,2018年11月,机缘巧合下,她爱上了听播客,彼时还没有泛起小宇宙这样去中央化的内容推荐机制的播客平台,“主播就把节目放在网易云上,每期节目时长都很长,最长的能长到5个小时,但我会一期不落地所有听完,稀奇喜欢的几期还会频频收听。”

跑步、上下班、做饭,在做杂事的时刻,收听播客已经成为她生涯中的一种习惯,久而久之,沈贝贝会对主播越来越熟悉,“除了他们谈论的内容,就听他们语言的节奏、语调,你就能判断出他们是一怎样的人,逐步地会发生很强烈的信托感,就像你的同伙一样。”沈贝贝形容这种陶醉式的体验,像一场漫长的、渗透式的、用耳朵介入的“声音真人秀”。

收听播客时,沈贝贝并不会自动去想象主播们围绕在一起录制的画面,沈贝贝以为,想象画面是一种损坏,“我只对他们的声音和内容感兴趣。”最近两年,播客险些占有了她大部门闲暇时间,为此,她放弃了曾经看电视剧的消遣方式,“听播客和追剧差不离,轻松另有趣,太长了就分期听。”

奇偶派领会到,大部门听众都是去年发现的播客,他们基本都在通勤时听,“地铁太挤,连刷手机都以为费劲,更不用说看书了。而戴耳机就利便多了,从家到公司1小时,播客多数1小时左右,时间正好,内容轻松但又有内容。”

对音频平台来说,播客属于最典型也是最优质的小社群案例,类似于视频天下的vlog等中视频,在自己的内容品类之中属于质量升级的产物,也有着较好的口碑性订阅。

在履历了知识付费的昏暗收场后,音频平台们在内容选择上也变得更多元,音频行业的故事又绕回了曾经不起眼的播客,但这像是能解燃眉之急的“新泉水”。追随者众,在音频、音乐等行业,各家纷纷下场。

喜马拉雅增设自力播客频道,网易云音乐电台入口更名为“播客”,QQ音乐首次增设播客Tab接入小宇宙,快手和荔枝FM先后推出自力播App,甚至TME内部由于播客一事还搞起了内部赛马。

有喜马拉雅内部人士曾示意,平台之以是接纳播客,是由于播客内容足够真实和多样化,且具备长尾效应、粘性更高。而通过扶持播客,一定水平上可以厚实、完善喜马拉雅的内容生态。

而对大部门主播而言,他们大部门是入不足出的,除了口播广告,还没有更合理的商业模式泛起。在美国,每1000次播放量可以为播客带来20到100美元的广告收入。但在海内,这一收入要低得多。

声动活跃公司的团结首创人丁教就曾示意,现在与品牌商的广告互助,平均播客水平CPM(每千次展示用度)为6毛钱到7毛钱,按最终收听人次盘算。

《随机颠簸》主播则透露,他们的“播客事业”依然还需要靠家里支持,有的时间不得不接几篇软文,但要知道他们已经是小宇宙上订阅量最高的播客之一。

沈贝贝也提到,她收听的大部门播客现在都“用爱发电”,她很希望自己喜欢的播客能够“做大做强”活下来。

而已往2年,活得对照好的,例如,JustPod(一家本土播客制作公司,旗下拥有忽左忽右等多档原创播客),他们养活自己的方式是为多个企业客户制作播客,据杨一先容,制作用度通常是谈话类节目2w/集,叙事类型的 6w/集,这也是他们现在最大的收入泉源。

对主播们来说,做播客实在不赚钱,耐久以来,他们不受广告主的待见,而这背后照样行业链条的缺失,体现在数据端统计难题。

在海内,播客的分发形式主要照样RSS( 这是苹果确立并改善的播客花样尺度,听众可通过RSS地址获取节目,相符协议尺度的泛用型客户端都可以通过RSS地址来抓取节目),虽然部门音频平台有收听量统计,但海内播客50%的流量都散落在泛用型客户端(好比苹果播客、小宇宙)上,由于统计口径纷歧,这让收听量统计变得难题。

《三利害男孩》主播大肠以为,从现在来看,若何将全网数据买通,海内还没有一家平台可以做到,而没有数据反馈,广告主的态度一定是郑重的。

大肠不认可播客是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应该有完整的上中下游,有供应商、研究机构、行业媒体和行业组织。但这些,中文播客险些都没有。”

对于播客来说,其已经具备了独属于声音的内生价值,相符互联网的某些特质,好比感人的时长、忠实的听众、社群的属性、多元化的内容等,而这些特质,极有可能推翻传统音频平台的运营模式。

但无论小宇宙、荔枝、快手推出的自力播客App,照样喜马拉雅完善自身平台内容的介入式态度,播客都被看成是创业公司的创业产物或项目,没有哪家平台愿意梳理清晰背后的运营逻辑,归根到底,这照样囿于一种结构性逆境,音频或者播客,无法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

声音,这种古老的前言,始终未曾改变,而在现在的互联网商业环境下,它往返的更改,却始终没设施出圈,也注定不能出圈。

05、写在最后

互联网生长得太快了,一下子从图文冲到了视频,没有给音频时机,有声音这样总结音频行业的失败。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回溯音频十年,从流量到资源到风口,音频行业一切都拥有过,但十年已往,我们看到,音频行业仍像在玩寻宝游戏一样,寻找着真正属于声音的价值。

但现实是,认真正有价值的音频形态苏醒而不是泛起,且正有破圈之势时,却遗憾没有能落地发芽的土壤。

或许靶子一最先就是打歪的,若是说最最先为了朋分市场份额,复制粘贴式的场景更替不能阻止,那在知识付费的风潮退却之后,各大音频平台照样有时机去梳理音频行业的底层商业逻辑的。

做《忽左忽右》已近3年的杨一说,“作为一名文字事情者,十年前,你或许读到了一本《寻路中国》,你发现原来特稿与非虚构故事还可以这么写。但声音呢?我们在中文语境对于‘人类对声音前言的可能性挖掘到了什么水平’领会得似乎太少了。”

现实看来,中文播客另有很长的路要走,而靠等靠要的搬运工——音频平台们,或许注定只能圈地自萌。

(文中唐勤,沈贝贝为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