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仙人王传福

 行业新闻     |      2022-08-08 13:07

01、时代盈利

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比亚迪时刻」。

年中,比亚迪市值突破万亿,成为*杀青万亿市值的国产汽车品牌。又以半年销售64万辆整车的纪录,跨越特斯拉,成为全球*。

夹杂饱胀的市场情绪,顺应民众的预期,都以为应该有一家或者几家中国企业,改变汽车行业百年名目,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实现弯道超车。

比亚迪的「*」成为其中的象征性事宜。

在惯爱凑热闹的社交网络里,「比亚迪」成为新一轮抢夺的流量密码。小红书上,博主推荐它旗下的海豚系列车型,视频里的内容显示,郑州大雨时代,其他车型「趴窝」的时刻,海豚还能在积水里继续前行。「孤勇者」,可是今年最火的形象设定。

在B站,Up主忙于叙述比亚迪「中国品牌」的乐成履历,昭雪它曾经受到的「委屈」,弹幕里王传福被叫做「电气仙人」。由于王传福说过,比亚迪是全球首家掌握电动汽车焦点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企业。是「除了轮胎和玻璃,具备了险些所有焦点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中国车企。

年轻人用带有中二气息的称谓形容王传福,不是表达戏谑,而是对比亚迪在手艺支出上的喜欢。

一个时代走出来的代表性品牌,最能体现该时代的风姿和内核。乔布斯推出iPod时,叛逆成为其中的精神内核。那是硅谷崇尚海盗精神的时期,个性、自由、冒险、执着,远比汽车后备箱里放着单元发的米面粮油,有吸引力多了。

迪士尼出品的《加勒比海盗》在美国「青少年选择奖」里刷足存在感,*影戏、*剧本、*武打、*男主角……捧回了一大堆奖项。别谈奖项的含金量,拼的是在青年群体的影响力。

iPod即是体现此种精神的产物。使用iPod的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歌曲的组合,它是对唱片公司「专辑」制度的叛逆。用户的小我私人喜欢,胜过唱片公司的意志。

以此动员音乐品味成为「显性」的社交钱币。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也会宣布自己的歌单,博取美国人民对他的好感度。而且,小众逾越盛行,成为更受追捧的品味,它暗含着一小我私人有自己的气概,差异流合污,什么歌曲流传广就听什么。

说回比亚迪,近期它成为「算法」推荐给民众的热门内容,在于其中包罗的时代要害词——「中国自信」。声誉、认同、为国争光,成为大时代叙事下的强势气概。新趋势下,有「手艺牛逼症」的品牌,更能击中用户喜欢。

哪怕此种「先进」换来的是偏安一隅,是仅在内部被消化的认同。然则,经由流传滚雪球式的放大效应,它总能从一个角落里「滚」向另一个角落,粘合成为一种共识。

02、日企克星

进军日本市场的行为,再次放大了比亚迪所代表的「中国自信」。

这与比亚迪有关,也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生长有关。据不完全统计,已往十几年,新能源车企们从中国财政陆续拿到近1500亿元的津贴。行业从无到有,被政策一口一口「奶」大,扶持起来,赌的就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时机。

资源涌入追逐「百年时机」,造车成上一代中年企业家的新「喜欢」,周鸿祎、许家印、王文学等跟造车不搭边的企业家,扎堆涌入。车企成为更多人的职业选择,脉脉的CEO林凡说,互联网人才正在流向新能源汽车和芯片领域。

比亚迪站在距离时机最近的终点线外,期待临门补一脚,交份好成就。至少在销量方面,比亚迪无需太多费心。月前,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说,比亚迪整车订单跨越50万辆且不停增添。

现在,选购比亚迪的汽车,磨练的是车主。购车的交付周期,可能需要5到6个月之久。某些想要加急提车的车主,在二手闲置平台上,加个几千块钱,可以买到一张排序靠前的比亚迪订单。更着急的车主,只能选择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的夹杂动力车型作为替换。恒久以来占领全球销量榜的日系车企,成了备胎选项。

比亚迪是让日本制造饱尝艰辛的企业。20年前在锂电池市场,它依附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挤走三洋、索尼、松下的市场份额,称霸锂电池行业十余年。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对日系车的逾越,不再是单一的成本压制,还包罗了战略选择。丰田选择氢能源,比亚迪压注锂电池。差异偏向的选择,带来两家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差异下场。2021年全球氢能源汽车的销量总计15500辆,约是中国造车新势力小鹏、理想、蔚来一个月的交付量,同比亚迪的月销量相比,少了一个「0」。

王传福重视战略,曾有媒体形容他是「战略大师」。早些年,比亚迪从三洋手中抢走了诺基亚的电池营业,后续又为诺基亚代工。两家企业的互助,让王传福得以近距离的考察诺基亚,以及它的「倒下」。王传福说,「从诺基亚的倒下看到了许多问题,它的倒下不是由于品质的问题。也不是治理的问题。而是战略的问题,不用安卓,用塞班系统」。

逾越丰田是王传福的夙愿,他曾放出豪言,“比亚迪2025年设计销售突破1000万辆,逾越丰田成为全球*”。

恒久以来丰田都是汽车企业想要追赶的目的,自从2014年销量突破万万以来,丰田一直是全球*的热门候选,而在2019年民众的增进泛起颓势之后,丰田稳坐*之位。虽然电动车是丰田的短板,然则依附燃油车和夹杂动力,2021年,丰田全球销量依旧破万万,约是1050万辆。

前阵子,比亚迪进军日本市场,对日系车举行本土攻击。比起抢市场,它更像是一场示威演练,日本原来就电力供应主要。丰田2016年底,出售所有特斯拉的股份,作废与其团结开发电动车的设计。丰田对外的说法是公司转向氢能源,没有同特斯拉互助的需要。

丰田从锂电池转向氢能源,其中一个考量就是,福岛核泄露之后,日本岛内关停了核电项目,电力主要,隔三差五轮流停电,电动汽车不是主流偏向。早几年进入日本市场的特斯拉,那时一年销量也就5000多辆。

不外,在强调「自信」的剧本里,前往前代霸主的主场,尤其具有象征性的挑战寄义。它对情绪和人心的激励和激昂,不言自明。

03、打造爆款

两年前的产物宣布会上,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一款续航里程提升50%以上,到达三元锂电池一致水平的碳酸铁锂电池。王传福亲自为刀片电池站台,他说刀片电池把「自燃」这个词重新能源汽车的字典当中彻底抹掉。

车用锂电池的主流偏向是碳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前者是比亚迪的优势,后者是宁德时代的招牌。碳酸铁锂电池续航显示一样平常,然则造价低,平安性高。三元锂电池则续航更高。

对于有续航焦虑的新能源车企来说,三元锂电池一度是*解,特斯拉以及海内的造车新势力,都倾向选择它。宁德时代也因此在2017年跨越比亚迪,成为新一代电池大王。

丢失「铁王座」意味失去信托和拥护,比亚迪的市值从2017年终,跌跌不休直至2020年5月。比亚迪背后的男子之一——时任兴业全球基金治理司理的董承非,也不够坚定,最先抛售比亚迪。兴业全球是比亚迪2011年在A股上市时,*介入募资的公募基金。董承非的选择不难明白,比亚迪在每年获得大笔政府津贴的情形下,ROE回报仍然不彰,甚至资金回报率几近银行存款。

直到2020年,刀片电池问世,比亚迪在锂电池领域扳回一局。

比亚迪王朝系列的「汉」,率先使用搭载刀片电池。

北京网红阛阓所生汇的5层,群集了近十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展厅,小鹏、理想、哪吒。哪吒等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自力出来的新品牌,扎堆群集。今年3月,比亚迪也加入进来,占有展厅一角。整个展厅只摆放一辆汉EV千山翠限量版,顶配售价32.98万元。

在30万级其余新能源汽车中,「汉」有流量加持,诸多企业界人士做推广。新东方团体董事长俞敏洪,汽车“玻璃大王”——福耀团体董事长曹德旺,赌王儿子何猷君,都购置了「汉」,由王传福亲自交付。华为消费者营业CEO余承东,也在微博上宣布体验「汉」的照片,坐在副驾解说的人是王传福。

「汉」成为比亚迪迈向30万关口的最主要的一款车型,2021年终销量跨越10万辆。今年上半年,汉EV订单量突破30万台。

爆款是“中国自信”最直接的身份证实。一款尚未乐成出海的车型,获得了销量认可,比亚迪动用了本土主场的市场优势。王传福等到了国产物牌受捧的大时代,他曾说“我以为中国人看不起自主品牌这个老误差要改一改,由于我们现在确实变了,在买车之前可以到自主品牌的店里去看看,去开开,再去对比一下”。

站在浪潮之巅的企业,首先要选对时代趋势和情绪。

04、从「0」到「1」

新能源汽车的「梦想」是资源赋予的。

同蔚来、小鹏、理想三位造车新势力在IPO前至少从资源市场上拿走40亿美金融资相比,比亚迪从资源市场拿走的金额并不丰盛。

比亚迪背后的投资人李录曾说,王传福开办这家公司只用了30万美元的贷款,一直到上市都没有其他外部投资人。2008年,巴菲特以18亿港币的价钱,拿到比亚迪近10%的股份。2011年,比亚迪在A股上市,实现港股、A股双上市,也不外就召募近14亿元资金。

比亚迪从资源市场拿到大钱是在2016年之后。同年,比亚迪从A股市场增发近150亿元。2021年,又在港股增发募资近300亿港币。

这险些是比亚迪从市场上召募到的主要资金,然则同它的主要竞争对手特斯拉相比,差距甚远。后者上市近12年,从资源市场至少拿走170亿美金。

王传福刚创业之际,曾对接过产业基金汇亚基金,但由于融资额度的问题,*次融资设计泡汤了。他厥后没有见过其他投资人,做证券的表哥厥后投了300万,启动了比亚迪的故事。

特斯拉的生长历程却不是这样。这家并不降生于美国西海岸的企业,属于制造业,却是硅谷的象征之一,马斯克也成为硅谷精神的新任代表。

它以「共识」来搭建全球的资源系统,对全球的财力、物力及智力资源举行整合。它运用美国的手艺和设计优势,确立起全球的供应链系统,以及面向全球的市场。它也整合了全球差异地域的优势。美国工厂,搞定北美市场和自动化生产模式。上海工厂,主营亚洲非洲等市场,用中国的供应链优势,生产销量车型。德国工厂,则主要面向欧洲市场及高端客户。

特斯拉是一家尽全力争取多方互助的企业。2008年,特斯拉停业前夜,马斯克曾派人从墨西哥搞来一辆烧油的Smart汽车,对它举行「换头手术」,把Roadster的驱动装置和改装过的电池组安装进了Smart里。

它是为即将而来的戴姆勒高管而定制的「服务」。特斯拉让Smart演出百公里加速,抬起车辆前驱,花式操作只是为了显示电动汽车的优势,争取戴姆勒的电动车订单。

这是硅谷的「杠杆」头脑,用超前的想法和理念,搜集和撬动一切资源,头部效应显著。

20年前,比亚迪缠斗日本企业,使用的制胜武器是效率。通过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来打败对手,它被称为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尽可能自给自足。

时至今日,人力成本优势逐渐消逝殆尽——人力资源优势,也容易被汽车产业近百年的供应链优势所磨平。

王传福将新能源汽车的生长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是汽车的电动化,下半场是汽车的智能化。它反映的是比亚迪的生长路径,而对特斯拉而言,不分上、下半场,它在研究电池续航里程的同时,也在探索自动驾驶。电动化和智能化是一体的。

传统制造行业的职员、工厂优势,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未必是强项资源。在2017年,交付问题一直在困扰特斯拉,随着上海和德国工厂投入使用,难题已经不再。由于效率和速率,很早之前已经被制造企业解决过,它不是需要研究的新问题,直接用别人的谜底就好。

影戏《火星救援》给主角设定了生计难题,独自困在火星。但也给出了它的生计哲学:身处逆境之际,解决完所有问题,你就可以回家。企业竞争,要害环节是解决从「0」到「1」的问题,从「1」到「100」,磨练的就是复制和推广。

而主要条件,是判断清晰,哪些问题解决的是从「0」到「1」的环节。手艺不是炫技,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将曾经的模式「二创」一遍,并不会缔造出一流的企业。

摘得新能源汽车桂冠的企业,要摸准时代的趋势,也要解决时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