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三年后出国读「水硕」,薪资断崖式下降,我悔恨了吗?

 行业新闻     |      2022-08-22 18:06

事情照样继续深造?

这道选择题让不少年轻人左右为难。

就业压力逐年增添的应届结业生们面临的是:若是选择升学这条路,等结业时是不是更难找事情了?若是事情呢,本科结业的自己能有学历优势吗?

事情了几年的打工人或想乘隙逃避耐久高压的事情环境,或想提升一下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他们的念头是:要不要重返校园,出国过渡一段时间?可留学完了呢?

一年制的外洋硕,看上去似乎“*”解决了这群年轻人的痛点。

只需要一年,你就可以拿到研究生的文凭。时间成本被压缩到了*,打工人还能制止耐久脱去职场环境。

不外,也是由于仅需一年,让这一学制面临着或多或少的争议,甚至被冠上了“水硕”这一称谓,“一年的研究生,能学啥?”在留学圈里,也形成了一种小看链——两年制硕士看不上一年制硕士。

一年制硕士真的水吗?手握一年制硕士学历在职场上能有优势吗?

「后浪研究所」找了几位决议去读一年制硕士的年轻人。有人事情三年,决议告退,去英国读硕士,回国后却遭遇了薪资降级;有人在大厂被裁员后,为了找回目的与动力,决议去英国留学;有人为了从开发转到算法,选择出国一年“镀金”,也有人在拿到了一年制硕士的offer后,陷入了实习焦虑。

也许看完他们的故事,你会对一年制硕士有了全新的熟悉。

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01、26岁决议去英国读研,月薪从10000到3500,但我并不悔恨

猫猫 30岁 某事业单元条约工 坐标武汉

2018年,我在武汉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新媒体运营。可以说是踩在了风口吧,事情稳固,月薪也升到了1万。然则我却以为这份“看似很好”的事情,和自己心里想要的感受并纷歧样。

新闻学本科结业的我,更多想做的是内容营销。虽说我所在的岗位叫新媒体运营,然则它隶属于市场的品牌部,以是我的事情都是偏商业这一块,一部门和数据相关,一部门和内容相关,却都不深入——不需要你去缔造,也不需要你去做一些很深刻的思索或者谋划,只需要你去复制一个乐成模式。

我也想过直接跳槽,然则以市场情形来说,换偏向去重新找事情,是很难的。而且我大学是一个通俗二本,更没有什么优势。以是算是职业生长的需要,我以为需要去外洋过渡一下,读一个市场偏向的研究生。

美硕是我的*选择。然则思量到美国的申请程序对照贫苦,除了考英语还要考GRE、GMAT。而且美硕要读两年,对于已经事情、且年数不小的我来说,时间成本太高了,两年的时间,我也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转变。 

至于香港和新加坡,我们这种双非二本也不用想了。以是综合思量下来,英国是最适合我读研的国家。

出国之前,我着实也预想过自己会晤对的种种问题,究竟在职场里事情了3年,也和身边的先辈、亲戚同伙都聊过。一年的时间里,市场行情一定会发生难以预料的转变;作为女性,等我学成归国时已经27岁了,脱去职场的时间稍微有点久,一定会晤临着岁数歧视。

然则我也明晰,就算不出国,也照样会遇到这些问题——虽然我的事情待遇在那时很好,但那并不是恒久之计,我不能能在那里一直待着,干段时间照样要跳槽找事情;而且岁数歧视是始终存在的。

以是我照样决议及早出去。若是现在不读,以后我想读的话,社会上可能会有更多世俗的理由拖着你,好比“你花那么多钱,你能不能赚回来?”“你那么大年数,还读什么书?读也没用。”

但没成想,2019年底,我研究生结业回到武汉,正准备找事情,武汉由于疫情一下封到4、5月。等我最先找事情投简历的时刻,许多公司都和我说:“我们还没开张”。

厥后最先投简历,也泛起了对照尴尬的情形。以应届生的身份加入校招,我的岁数不占优势;去加入社招,由于涉及到转行的问题,招聘方就会有挂念,以为你在这方面懂一些,但也不是全懂,以是也不愿意给你时机。

那段时间,有一个很显著的感受是,就算我的学历比以前好,也比以前有事情履历,然则事情并没有我本科结业时好找,时机也不多。面试了许多家之后,我发现人家总有设施挑你偏差,以为你不行。

那时刻我还挺焦虑的,由于不知道自己最后能到哪去。

最终,我照样没有转行。由于武汉的就业环境,和市场营销相关的事情太少了,也没有什么大公司。而且就算有大公司,也只是把销售、研发岗放在武汉,我们这种职能岗位都base在总部。

要不就是在住民楼里办公的小公司,都不知道今天干了明天还在不在。一来就和我说,“我们公司要开拓新媒体偏向的营业,你来了之后作为*批员工给你分红。”这饼得多大?谁也知道这种十个内里有九个干不起来的。

以是我现在以为现在这种环境下,照样先稳固吧,先搞个铁饭碗,考个事业编。

然则这竞争力也稀奇大,一共就那两个坑,尚有许多人抢,而且都是清华、北大的结业生,我搞不赢的。每次都是通过了笔试,进到面试环节被刷下来。以是我就不想考了,伤情绪。

现在,我正在一家事业单元一边当着条约工,一边联系导师去读博,看看能不能靠博士学历拿到体例。

虽说现在我的人为大跳水,只有3500,但我并不悔恨自己的决议。由于研究生的事情时机一定是比本科生要多一点点的,尤其是在武汉,主要就是一些企事业单元,会发现简历的通过率总归是比本科时要高一些了。

以是我就劝自己,“不要以为你很了不起的样子,若是以为谁人事情还行,就先最先做,在做的历程中去积累履历,然后一边做一边守候时机,才气逐步往上走。”

02、所谓的小看链,只能去疑惑还没有履历过留学的同砚

小晚 24岁 某外企员工 坐标深圳

2020年,本科结业后,和大部门应届结业生一样,我正处于一种异常渺茫的状态,完全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

我进入了广州的一家大厂,事情三个月后,由于所在的事业群要面临组织架构调整,即将与其他事业群合并。公司就给了我两个选择,一是去北京,二是自动去职,可以拿到一笔抵偿金。

可想而知,我选择了后者。

由于那时年数小,又没什么社会阅历,我很不能明晰社会上的一些征象——好比为什么实习生只能做打杂的事情?为什么我的leader总是不回我的新闻?为什么感受自己是个透明人?

可以说我的心理照样一个对照稚子的状态吧,就算找到了一份好的实习或是好的事情,也照样会去挑这挑那,会对社会上许多不公的征象不满和气忿,也很憎恶海内这种加班和卷的气氛。

以是去职的那段时间,我也稍微有一点想躺平的心态,苟且偷生。可在心里深处,我想要的并不是养老的生涯,而是小我私人生长。

我就想着,若是出国的话,也许会辅助我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至少我会有自己的目的——希望能在外洋的学习、事情中*化自己的利益。虽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最少我会去起劲加入一些竞赛或者是项目,这样会有很强的使命感,有在一步一步走向未来的感受。

申请时,美硕和英硕都在我的思量局限内,然则美国的效果没有英国的学校好。出于岁数的考量,以及未来就业的思量,2020年终,我选择来到英国,读市场营销。

但说真话,若是能去美国的话,我会更希望去美国。由于在就业市场上,若是学校是在相等排名的情形下,着实美国的二年制会比英国的一年制更有竞争优势。

留学之前,我也会看到网上关于“一年硕”的争议。尤其是许多留学中介以及求职机构,涉及到利益相关,就会说外洋本的学生怎么样有优势,说一年硕、海内本的学生比不外人家,通过这样的话题让你去花钱咨询服务。

看到这样的文章,我也发生过焦虑,会以为外洋硕有一个小看链,好比外洋本科的同砚,人家看上去似乎会更有光环一点。

但现实接触下来,我发现不管来自什么样的学校以及哪个区域,最终能让你真正信服这个同砚的,就是他在和你接触时的行为显示。

而且学习这个器械,最终照样看你自己能学到若干,以及能收获到什么,完全取决于小我私人的起劲。以是我以为所谓的小看链,只能去疑惑和诱骗还没有履历过留学,或者是还没有意识到最终想要实现什么目的的同砚。

思量到最终照样要回国是情,我的设计是留学1年,再事情1-2年。有了外洋的事情履历,就业也会更有优势。

然则找事情的历程,很不顺遂。由于许多同砚都想留在当地,僧多坑少,竞争力很大。最后照样在同伙的先容下,我乐成入职英国一家规模还算对照大的公司。但在英国职场上,那些对于亚洲人的倾轧、职场歧视,暗地里都是存在的。

一个很有意思的征象是,若是你是留学生,对于英国人来说,你就是来送钱的。他们知道你只是来这里读一年,以是学校的先生或者职工就会对你的态度稀奇好。

但若是你是职场人或社会人的身份,就能感受到那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倾轧,有点暗波流动的感受——好比他们会和你打招呼,也会保持很友好的交流,然则却能显著感受到,这群人不认可你。

就算你的能力很强,他们也不会把很主要或者是焦点的事情交给亚洲人,只会给亚洲人做一些脏活累活。

事情半年后,我以为自己照样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去应对在外洋职场中发生的情形,也没有足够的心理素质去融入外洋的社交圈子。以是今年5月,我回国了。

还在旅店隔离时,我就最先投简历找事情了。但我发现,事情真的没有自己在外洋预料的那么好找,尤其是网上说今年的结业生就业率新低,甚至是勤学校的结业生,也有一大部门人找不到事情。

之前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过许多外洋硕士结业生,看到以前的同砚已经在海内找到了很好的事情,都市有一个心理落差,以为自己“是不是不去英国会对照好?”我也有这样的阶段,然则我以为这件事真的不用太着急,由于你想要的会逐步在你自己的起劲中积累和获得。

频仍换了几份事情后,现在我在深圳的一家外企任职。事情强度没有那么大,而且异常尊重团队成员,事情气概甚至比我在英国的公司还要好。

只管大环境都说,留学生,尤其是一年制硕士的含金量会变低。但着实求职市场上,对于企业,尤其是外企来说,有外洋留学靠山照样会有很大的吸引力。

03、先生只是一种*的作用,其他的照样得自己搞

文琪 24岁 在读研究生   坐标英国

本科结业后,对于去留学照样去事情,我一直都是双方倒的状态,飘忽不定。

2020年,我拿到了英国研究生的offer。那会儿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刻,怙恃不愿意让我去冒险,我自己也有些畏惧吧,以是就放弃了留学的念头,选择先事情,去往深圳,做数据剖析。

我们整个公司的事情气氛着实还不错,由于我是整个部门最小的,向导他们对我也都很照顾,除了有一点岁数代沟。

干了一年,我以为这份岗位的提升空间照样对照小,而且也没设施在那里学到我认知之外的事。以为看不到未来的出路,以是就不想在那干了。

我是学盘算机的,我们专业若是本科结业,就只能做开发,但若是我想做算法,有一个硕士文凭,才气迈过这一行的准入门槛。以是一直有着出国梦的我,照样决议在去年告退,出国留学。

可想而知,那时有一半的家里人都差异意我的选择,以为出国留学没什么意义,又花钱又艰苦,还容易熏染。而剩下一半也只是支持我的决议,并不代表他们以为出国留学这件事儿对。

但若是我想转行,进入算法领域,是需要有先生带我入门的。我就希望可以通过一年的研究生履历,在先生的教学与自己的起劲提升下,让自己实现一个小转行。

来英国之前,出于那种对未知的恐惧,我整小我私人照样挺渺茫的,也想过自己会不会读完研却找不到事情。但我那时刻还以为这种可能性应该照样挺小的,照样只管在自己学到器械的情形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多面试多总结,总会找到事情的。

而现实是,今年9月,即将硕士结业的我,在投简历的历程中,应聘方经常理都不理我。我问了他两句,就没下文了,我真的有点失踪,而且也溃逃了一段时间。

然则我并不悔恨自己告退留学的决议。

正是那一年的事情履历,让我对于自己的职业计划更明晰了。我知道一个岗位需要怎样的人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器械,也知道若何针对自己想做的偏向去起劲。

像我身边本科结业后直接去读研的同砚,他不会那么清晰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会在准备招聘时像我一样有这么强的目的性。

我之前看到有人在我分享的留学视频下面说,“英国留学生就是水平欠好”,然则并不是所有英国留学生都是这样。这完全是看自身,可能有些人家里对照有钱,他们的显示就不是很专心致志。然则人家有家底,想虚耗就虚耗,不想虚耗就不虚耗。

但这完全不是能力的问题,只是人家不需要为找事情而焦虑。但也会因此,导致有些人对留学生会有一点刻板印象。

网上也经常也有人说,英国的一年硕对照水。确实,在一年的时间内,你学的器械是有限的,由于它时间太短了。然则这意味着你要再花时间自学你真正需要的器械,先生教你的内容只是一种*的作用,其他的照样得自己搞。

至于回国后的事情,我想只要能换行业就好了。若是薪资比之前高固然好,没之前那么高,我也想多学点手艺,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那我以后也有跳槽的时机。

04、一年制硕士的目的受众,就是那些职业计划异常明确的人

Alice 23岁 研0学生  坐标上海

决议去留学,完全是在我设计之外的一个决议。由于家里的经济水平一样平常,以是哪怕曾经有过小小的出国梦想,我也完全没思量过这个偏向。

刚上大学时,我就决议走保研的蹊径,也一直在往这个偏向起劲——好勤学习,加入林林总总的科研竞赛。可厥后照样由于种种缘故原由,我保研失败了。以是大三下学期,为了能够实现自己“深造梦”,我最先慌忙准备自己的留学申请。

守候offer的历程异常漫长。那时刻正邻近结业,在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掌握,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拿到梦校offer的时刻,我也实验“两条腿走路”,去加入春招,投递了一些企业,好比快消公司玛氏的管培生,好比四大。

但最终,收到的面试约请为零。

那时我就以为,可能由于我的本科是一所双非财经院校,并不是这些公司的Target School。而且那时已经四月了,正处于春招的收尾阶段,我估量也没有什么HC了。

然则找事情这件事儿,让我愈觉察得在本科不足的情形下,研究生学历真的很主要,对于金融专业更是云云。

申请学校的历程着实很慌忙,仓皇准备下,申请难度也不小。最终,我并没有拿到自己稀奇想要的offer。

那段时间我心里稀奇纠结。真话说,若是是保研的话,我对自己的预期着实没有那么高,若是能去一个对照好的211或者是中下层的985,我都是很开心的。由于它不需要像留学一样有很高的经济支出,也制止了考研需要蒙受的痛苦,无论是精神上照样肉体上。

若是我选择留学或是考研,那我的心理预期就会很纷歧样,照样希望自己能去一个对照好的学校。以是我决议GAP一年,想着趁这一年当中厚实一下自己的各个方面,提高一下自己的GRE、GMAT成就,由于香港商学院异常看重这个。

我爸妈一最先并不支持我的决议。在家待着那段时间,他们还会隐约约约给我一些就业压力,和我说:“你要不要思量这个偏向?”

尤其是我爸在体制内事情,可能也希望我“子承父业”,继续在体制内事情。加上他一直并不是很支持我出国留学,就会网络许多考编或者是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信息给我。

我就和爸妈相同,剖析出国读研这件事儿的利弊,好比利益有哪些,风险有哪些。我说在我的心里深处,就是有一些名校情结在,读这个硕士,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而且我也准许他们,我申请硕士,并不是说一定要有学上,只有申请了自己理想的学校,才会去。

去年10月,我申请到了香港某所大学的offer。然则一年制的硕士相较于内地两、三年的硕士来说,实习时长不足够真是一个稀奇大的坏处。

拿到offer前,我的职业规一致直都很渺茫。本科时为了保研,一直在加入竞赛与科研,也没怎么实习过。拿到了得之不易的研究生offer,我就以为自己要珍惜时机吧,以是也最先积攒实习履历。

网上总有人说,选择留学就是为了“镀金”。在没有深入领会留学这件事儿时,我也和这些人想的一样,以为留学有钱就行了。

然则权衡一年硕水不水的尺度,照样要看人。有些人抱着有学上就行的心态,一定从申请到上学都过的很水。有些人申请的时刻,若是把目的定的很高,申请历程就会很痛苦;若是他们想真正去学习,把绩点弄的很好,然后实习也要做的很*,也会很辛劳。

我以为一年制硕士自己开设的目的受众就是那些想直接事情的人,或者是那些职业计划异常明确的人。

我身边就有许多事情后再来外洋读硕士的人,包罗我们财经专业,就有一部门人在四大事情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对自己的现状有些不满,就选择去读个一年制硕士。

尚有可能有人想换赛道,有人想转码,或者有人想去更好的平台,都市选择读硕士提升学历。

在我们这一行,学历只是一个准入门槛,好比某些焦点的岗位,硕士是*学历要求。但同批的竞争者着实太多了,现在人人卷到什么境界?近2、3年,结业生往往都需要那种做满长达一年的实习,才气够留在这一家(事情)。

由于一年硕很难有时间耐久实习,以是着实我现在也没有想清晰自己的职业计划,可能会等去了香港找一找线下实习,可能也会实验找一找内地的远程实习。

(应受访者需求,文中人物为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