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不停、亏损加大,共享充电宝赚的钱哪去了?

 行业新闻     |      2022-09-15 09:32

在共享经济泡沫被戳破的那段时期,共享充电宝曾一度为共享经济带来曙光。2018年,街电、小电、来电等几家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都对外宣称实现盈利。

近期以来,共享充电宝又最先延续涨价。按这个趋势,共享充电宝的业绩应该越来越好才对。但共享充电宝公司却泛起了一边涨价,一边转亏的征象。好比,曾经延续5个季度盈利的怪兽充电,在最近四个季度延续亏损。

这一切还要从共享充电宝公司的运营模式转变提及。由于疫情加大了成本及现金流压力,公司最先由自营转向署理模式。署理模式下,公司不需要地推团队,也不需要提前支付入场费,只需要给署理商提供装备和营业支持。

也正由于云云,共享充电宝的订价权被署理商和商家掌握,天价充电宝也大多来自此模式。在署理模式下,共享充电宝的分成比例要比直营模式少20%-40%个百分点,因此公司从涨价中获取的收入现实上较为有限,叠加疫情导致充电宝使用频次下降,单个充电宝创收金额出现下降趋势。

回过头看,这些问题也凸显了共享充电宝生意的坏处:产物服务无差异化、营业开拓过于依赖渠道。从这个角度上说,共享充电宝的生意若干与长视频网站有些类似。

01

共享充电宝走进死胡同

前不久,一则关于#共享充电宝涨至4元每小时#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单,引起众多网友围观讨论。在网友讨论中,共享充电宝高昂的收费尺度,一时间让其成为众人口中的“刺客”。

从数据上看,共享充电宝近些年确实泛起了涨价潮。据界面新闻报道,从2015年到现在,几家头部共享充电宝公司纷纷涨价,从最初的1元/小时涨到2-3元/小时,在一些一二线都会甚至高达3-6元/小时,且在差异场景执行“差异化订价”,某些地址甚至达8-10元每小时。

按原理说,共享充电宝涨价,企业的业绩应该更悦目。但恰恰相反,共享充电宝正走进死胡同。涨价后,共享充电宝企业的业绩显示却越来越挣扎,纵然头部企业都泛起了营收下滑,利润扭亏的情形。

以怪兽充电为例,二季度,其营收同比下降27.8%。净利润方面,公司也由盈转亏,其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820万转变为二季度1.85亿的净亏损。营收下滑、利润扭亏虽然是受到了疫情影响,但纵然抛开疫情,怪兽充电的业绩显示也并不尽如人意,纵然在前几个影响影响较小的季度里,公司也延续亏损。

不仅当期业绩显示欠好,从共享充电宝企业的营业动作及资源市场的态度看,各方也均不看好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生长远景。多家新闻报道,行业内头部企业,小电科技现在正在面临凶猛的人事动荡,裁员约2000人,涉及运营、产物、KA等多个部门,约占公司总人数的近40%。

企业业绩变现不佳,共享充电宝在资源市场也最先遇冷。其中,一级市场在进入2022年以后,已经没有了共享充电宝投融资的新闻。二级市场则用脚投票,“共享充电*股”怪兽充电可谓上市即*,今后,股价一起向下,现较刊行价已经跌去9成。

一边是类似充电刺客式的涨价,一边是企业业绩的下滑。那么,共享充电宝涨价赚来的钱,都去那里了呢?

02

涨价,为他人做的“嫁衣”

与许多人认知差异,共享充电宝涨价的钱,并没有落入自己的口袋。

从谋划模式看,共享充电宝企业纷纷由直营向署理模式转型。行业头部企业均加大了署理模式的转型,其中怪兽充电,二季度新增的1800个点位中,有超70%泉源于署理商开发,美团署理点位整体占比已经近70%,而竹芒(街电和搜电的合并企业)、小电亦最先加大结构署理模式。

由直营向署理转型的逻辑在于,降低现金流及成本压力。在直营模式下,共享充电宝需要重大的地推职员,而且还要肩负入场费等前置用度,现金流及成本压力较大。署理模式,则由署理商铺货,品牌只需要提供装备和营业支持。

而在署理模式下,订价权由署理商和商家决议。天价充电宝大多是泉源此模式,但在署理模式下,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分成较低,直营模式下,共享充电宝付给商家的佣金加上入场费,合计占到收入的60%左右。

据多家媒体报道,在署理模式下,共享充电宝与署理商的分成比例是二八分成或者一九分成,署理商拿大头。此外,《天下网商》曾报道,为了在署理商争取上更有优势,有厂商甚至开出在早期一定阶段内100%收益分成的条件。

由此,天价充电宝很容易使投资人强调涨价对品牌的影响。事实是,虽然署理商、商家使充电宝大幅涨价,但由于分成比例大幅下降,涨价的钱大多没有流入共享充电宝的口袋。

有人可能会说,纵然分成低于直营,但涨价或许若干也能为企业孝顺增量。但拆分单个共享宝营收可发现,涨价并没有提升单个充电宝创收能力。以怪兽充电为例,2021年公司平均每个季度单个充电宝创收161元,但今年二季度,单个充电宝创收115元。

涨价没有动员创收能力,缘故原由在于,涨价后也会降低使用频次,在叠加疫情影响,充电宝使用频次泛起了较大下降。

单个充电宝创收能力没有提升,但共享充电宝的营业成本却一直上升。一方面,共享充电宝进入折旧期,折旧成本上升。体现在数据上,虽然二季度,怪兽充电营收同比下降近30%,但由于装备折旧,营收获本反而同比上升17%。另一方面,企业竞争由争取点位点位规模转变为争取优质点位,导致商家佣金延续提升,从2019年到2021年商家佣金比率(抽成 进场)由48.2%上升至61.1%。而上述上升的成本用度,很难被涨价抵消。

以此来看,共享充电宝从涨价中获取的利益较为有限,其涨价赚到钱大多流入了商家及署理商的口袋。最终品牌赚到的钱,既难以抵消于疫情、涨价造成使用频次下降的影响,也无法笼罩延续增添的折旧、分成成本。

也正是云云,共享充电宝公司也会泛起一边涨价、一边亏损的尴尬事态。

03

来自长视频的启示

共享充电宝与长视频虽然分属差异行业,但在商业模式上,有很大的共性:

品牌之间提供的服务难有差异化,用户险些没有迁徙成本,品牌的焦点竞争力均来自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长视频是内容制作方,共享充电宝是渠道商),品牌赚的钱也大多流向具有具有要害产业职位的上下游企业。最终形成了品牌空有市占率,难有利润的事态。

现在来看,相比共享充电宝的由盈转亏,长视频平台境况有了一定改善,好比爱奇艺已经实现了延续两个季度盈利。而长视频的履历,对共享充电宝企业有或多或少的启示。

短期来看,企业之间由竞争到杀青某种平衡状态,是短期内提高谋划效率甚至扭亏的有用方式。好比,爱优腾三家长视频平台由已往内卷式的激进投入,到现在默契的降本增效,其最先在用户端团体涨价,在内容端也最先降本,削减内容投入的数目,重视内容投入的质量。

此举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以爱奇艺为例,二季度,涨价促使公司会员收入同比增进7%,内容投入的调整促使公司收入成本下降24%。

反观共享充电宝行业,虽然头部企业在用户端同样团体涨价,但各家企业对优质点位的争取愈演愈烈,导致商家佣金率(抽佣 入场费)延续上升,佣金率从2019年到2021年,提升了12.9个百分点。而相比团体涨价,行业头部企业相助解决佣金率的问题可能加倍主要。

缓和竞争虽然短期利好企业业绩改善,但耐久来看,只有通过差异化形成营业壁垒,企业长能实现长周期的业绩向好。

好比,奈飞能够在全球长视频平台中,率先实现稳固盈利,其焦点正是依赖自制剧的积累,沉淀出内容资产,据Parrot Analytics数据,奈飞常年占有全球流媒体原创内容市场份额的60%,依附雄厚的内容资产,奈飞与其它流媒体平台形成了显著的内容壁垒。

从上述角度看,共享充电宝想要把故事继续讲下去,短期内需要缓和竞争态势,解决商家的高佣金问题,而耐久则需要公司们思索若何形成差异化,沉淀出自身的营业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