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大厂又一次豪赌

 行业新闻     |      2022-09-16 13:33

已往两年,缺芯潮和涨价潮此起彼伏,席卷全球。进入2022年,曾经火热的终端市场最先逐渐冷却。

尤其二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在一系列黑天鹅事宜打击下,下行风险加剧,通胀、债务、裁员等词汇频仍泛起,不停强化着人们的危急意识。

在此宏观靠山下,近期智能手机、PC等消费电子产业链下调出货预期,上游芯片供应商削减订单的新闻更是不停于耳,行业进入低迷态势。

随着消费电子需求的衰退,让芯片产业从2021年的“一芯难求”走向了产能再调整阶段。其中,存储芯片作为行业风向标,受终端需求影响,率先走向下行周期。

以DRAM的价钱为例,据TrendForce预估,2022年第三季DRAM价钱将下跌3-8%,server DRAM将再下跌0-5%,Mobile DRAM跌幅扩大至3-8%,graphics DRAM价钱仍小跌0-5%,Consumer DRAM中DDR3与DDR4价钱将季减3-8%。

泉源:TrendForce

针对NAND市场,TrendForce预计第三季度随着供应过剩议题延续发酵,供应链努力去化库存引发抛货,此举将进一步引发原厂竞价走跌。NAND合约价预计将由原先预估的15-20%,扩大至30-35%。

且由于产业倾向于第四序与后续*季合并议价,在库存攀高、需求急冻的情形下,跌幅延续扩大的可能性仍在,第四序NAND wafer恐再下跌20%。

多因素打击存储市场

首先,消费市场需求疲软是最打击存储芯片的*因素之一。

消费电子市场的下滑,使得包罗存储芯片在内的整个半导体市场的出货量都有所缩短。

另一方面,在缺芯成为要害词的前两年,存储巨头们纷纷选择扩建提高产能,现在面临需求疲软,供过于求的态势使得存储市场的不景气不难明晰。但本轮市场下行不仅是由于供过于求,结构性缺货是存储产物销量下滑的另外一个主要缘故原由。

9 月初,三星联席首席执行官兼半导体部门卖力人Kyung Kye-hyun示意:“今年下半年看起来很糟糕,停止现在,明年存储市场似乎并没有显示出显著的增进势头。

SK海力士也示警,存储器行情最快要到2024年才会最先好转,并于2025年弹升。

美光预计2022年DRAM和NAND的同比增进均会低于耐久的年复合增进率。

中国台湾存储厂商南亚科同样展望守旧,DRAM市场受到高通胀、俄乌战争、疫情封控及消费者购置力下滑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需求正在削弱,导致第三季度旺季不旺。

在这些预警之下,行业厂商最先接纳应对行动。

今年7月,韩国存储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宣布,将无限期推迟投资33亿美元新建存储芯片工厂(M17工厂)的所有扩张设计。据业内人士透露,之以是决议暂停生产,可能是由于成本上升以及市场对芯片的需求放缓,而现在存储器库存水平又较高,导致了SK海力士董事会无限期推迟扩建设计。

对于M17新工厂建设设计,SK海力士透露,将综合思量半导体市场等谋划环境后再决议开工时间。

固然,面临终端市场销售的延续低迷,削减投资或项目叫停的半导体企业不止SK海力士一家。

面临NAND营业蓦地降温的逆境,西部数据执行长David Goeckeler 12日在旧金山举行的高盛科技论坛上也忠言称,已往一个月,基于NAND的储存装置报价严重下滑,而NAND需求也同步降温。这将很可能会延后下一座NAND工厂的建厂时间。

Goeckeler同时示意,超大规模云端客户的态度转趋郑重,中国环境仍充满挑战,现在看不到回温迹象。

能够看到,有部门存储芯片原厂或将接纳减产缩短产能和暂停建厂设计等方式应对低迷市况。然而,有业内人士剖析,原厂减产或暂停将带来高昂的成本压力,不相符企业的现实利益。综合剖析下,当前唯有保住市场份额才是各大原厂的当务之急。

存储大厂“逆势而为”

只管有厂商选择叫停新厂设计,但存储市场整体显示的低迷,也没能拖住大多数存储大厂扩张的措施。

三星

据外媒报道,三星位于韩国平泽的P3生产线克日已经最先运营,这是三星电子有史以来制作的*的芯片工厂。

三星宣布将在该工厂生产先进的NAND闪存芯片。现在,三星平泽园区已成为公司最主要的半导体制造中央,这里的种种制造设施可用于制造从14nm DRAM到5nm制程工艺以下的种种芯片产物。

据领会,P3 生产线配备了荷兰芯片装备制造商ASML的极紫外 (EUV) 光刻机,这对于制造先进芯片至关主要。在平泽290万平方米的园区内,三星电子将继续增添设施。同时,三星已经最先准备开拓另一条新生产线 P4,以进一步提高其生产能力。

在公布会上,三星装备解决方案部门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Kyung Kye-hyun表达了消极的态度:“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和企业收紧支出,芯片行业已进入下行周期并面临种种挑战。我看不到下半年和明年的优越势头,但我们将起劲把这场危急酿成一个好时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无论经济形势若何,投资都至关主要。”

“在下行周期中削减投资可能会导致糟糕的效果,但延续的投资是准确的方式。” Kyung弥补道。

现在三星在韩国有5座半导体工厂,划分位于器兴、华城、平泽、温阳和天安。此外,三星还在中国苏州、天津和西安运营着3座半导体工厂,在美国德州奥斯汀也有一家半导体工厂。除此之外,三星现在正在德州奥斯汀制作另一家半导体工厂,该工厂投资高达170亿美元。

美光

为知足不停增进的市场需求和保持自身竞争优势,美光于去年10月宣布,未来十年将投入1500亿美元用于生产和研发支出,并评估在各地的设厂计划。

今年以来,市场不停传出半导体产业链供应趋于缓解的新闻。其中,消费电子应用市场需求疲软,存储器产业也因此受到波及。

此前,美光也曾示意,行业需求环境有所削弱,预计智能手机销量将较去年下降约5%,而小我私人电脑销量可能比去年下降10%,美光正在调整产量增进,以顺应需求的削弱。

不外,虽然未来行业远景不确定性增添,但美光的投资措施仍稳步前行。此前美光于8月9日宣布在2030年底前投资400亿美元,在美国分多个阶段确立*的存储器制造营业。该投资正是去年宣布的1500亿美元投资设计的一部门。

9 月1 日,美光宣布设计在2030年之前,投资约150亿美元,在美国爱荷华州新建一个晶圆厂,用于生产先进的边缘存储器。

这将是20年来美国本土首家存储芯片厂,也是美国爱达荷州有史以来*私人企业投资设计。美光称,该项投资将确保DRAM和NAND的国产化,由于大部门的DRAM和NAND产自亚洲。有市场人士指出,此决议是在总统拜登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后提出的,有望获得该法案提供的津贴,另外爱达荷州奖励措施也施展主要作用。

新的存储芯片工厂生产的产物将用于汽车、数据中央、AI、5G等领域。美光CEO Sanjay Mehrotra示意,新的存储芯片厂将推动美国争取手艺*职位,确保可靠的海内半导体供应,对经济和国家平安至关主要。

SK海力士

当前,天下经济萧条和供应链不稳固,存储器半导体的需求正在急剧削减。上文提到,面临终端市场销售的延续低迷,SK海力士叫停了M17工厂建厂希望。

不外,由于存储器半导体市况更改周期呈缩短趋势,专家展望,存储器市况将从2024年最先逐渐恢复,并于2025年最先回升,与已往几年相比,营业的周期性颠簸性将降低。为准备迎接下一个存储市场的繁荣期,SK海力士也在延续加大结构力度。

据SK海力士官网信息显示,设计将在往后5年内投资15万亿韩元(约合109亿美元)建设M15X工厂并引进生产装备。据悉,M15X的建设将于10月最先,预计2025年头完工,其规模与现有的清州M11和M12两座工厂的总和相近。

图源:SK海力士官网

M15X的投资决议是在存储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时宣布的,为配合未来存储器半导体市场的反弹,适时增添供应量,M15X新晶圆厂正在为未来的增进做准备,是SK海力士在经济低迷时期为未来增进奠基基础而作的投资。

回溯SK海力士以往的逆势投资历史,SK海力士在2012年底履历了一个乐成的转折,与2011年相比,其投资增添了10%以上。2012年,半导体行业普遍存在削减投资的气氛,SK海力士渡过了艰难的一年。2015年,它又武断地在利川确立了M14工厂,并最终从2017年起延续两年实现了有史以来*的谋划业绩。

除了暂缓的M17厂和新计划的M15X工厂,SK海力士在清州中央的厂区还包罗M11、M12和M15三座存储芯片工厂。

此外,SK海力士在韩国利川设有DRAM生产厂,在中国无锡、重庆和大连设有生产厂。

今年5月,SK海力士非易失性存储器制造项目在辽宁大连开工,该项目将建设一座新的晶圆工厂,生产非易失性存储器3D NAND芯片产物。

其他厂商

此外,DRAM大厂南亚科斥资3000亿新台币设计新建12英寸厂。凭证南亚科计划,12英寸新厂落脚新北市泰山南林科学园区,目的2025年最先装机量产,接纳10nm制程手艺生产DRAM,月产能约4.5万片。

中国大陆方面,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也在努力计划产能,加大投资结构力度。

凭证长江存储产能计划,2022年底预计总产能为每月15万片,到2025年预计每月总产能30万片。依附其新的投资,长鑫存储的设计是到 2022 年将晶圆产量翻一番,到达每月12万片,中耐久目的为30万片。

天风证券指出,海内存储原厂努力扩产以期以进一步缩小与三星、美光等先进企业的产能差距,占领海内市场份额。近期长江存储、长鑫努力推进扩产,产能扩张 工艺改善对于前驱体、靶材等的需求将同步成倍增进,为国产种种质料厂商提供强劲生长时机。

云云态势之下,存储产业作为供应和需求不停博弈的强周期性行业,多数存储大厂并未放慢投资扩产的脚步。

市场低迷之下,投资措施为何不减?

究其缘故原由,可以从市场角度和战略层面来寻找谜底。

市场层面:结构性紧缺,试图抢占先机

当前,存储市场遇冷已是不争的事实,台积电在最新财报中对半导体的展望也提到了存储市场遇冷。

但深入考察能够发现,包罗存储芯片在内的芯片产业,正在从周全紧缺转向结构性紧缺。

当前,在半导体下游的终端市场中,虽然移动、PC等消费市场出现出疲软态势,但云、服务器、高性能运算、车用与工控等领域结构性增进需求不减,据果然信息显示,四大云端巨头亚马逊、谷歌、Meta和微软预计将在全球30个新区域建设数据中央。半导体市场出现结构化增进的特征,为存储原厂业绩增进提供了坚实后援。

只管存储市场需求近期疲软,但耐久需求趋势依然强劲,数字化的浪潮已经不能逆转,存储市场恒久来看一定是向更高更大的名目迈进。

在此情形下,原厂再次祭出“反周期”操作,加大产着力度,继续以价换量,试图抢占先机。

战略层面:“反周期”操作,决胜新一轮周期回转

存储芯片是一个市场周期颠簸性对照大的行业,在经济周期的差异阶段,企业投资的节奏是差其余,需要顺势而为。通常情形下,就是要在萧条的时刻就要削减投资甚至砍掉部门产线,苏醒的时刻扩大投资。

然而,在存储产业生长历程中,三星曾多次逆势而为,充实行使了存储器行业的强周期特点,在市场下行周期举行投资扩产,最终成就了当前三星在存储产业的龙头职位。

以三星为例,一起来看一下曾经在存储领域多次使用“逆周期投资”计谋,成就了天下级半导体巨头的故事。

回首存储芯片生长历程,上世纪70年月,美国IBM公司发现了*块DRAM 芯片,随后英特尔推出*款商用DRAM 芯片。厥后,日本对DRAM芯片举行了品质提升和手艺创新,成为DRAM主要供应国。

壮盛时期,NEC、东芝、日立等日本巨头占有了全球半导体企业排名前三位,并一度拥有DRAM行业90%的市场份额。

反观韩国,既没有美国近百年的手艺积淀,也没有日本健全的工业系统,短短四十年,为什么韩国可以在半导体这个新兴产业实现弯道超车?主要缘故原由就在于韩国在每一次行业低谷期精准地实行了逆向投资。

40年来半导体产业周期(数据泉源:CS)

*次逆向投资:20世纪80年月,DRAM市场不景气,价钱迅速下滑,从1984年头的4每片4美元下降到1985年的30美分,英特尔由于DRAM亏损严重直接退出了该市场,关闭生产DRAM的七座工厂。日本企业也最先大幅度削减资源开支。

此时,韩国的三星刚刚推出64K DRAM,生产成本是1.3美元/片。面临行业的不景气,三星最先接纳逆向投资,继续扩大产能,并开发更大容量的DRAM。到1986年底,三星半导体累积亏损3亿美元,股权资源完全亏空。

整个团体半只脚已经踏上歇业的门槛,延续三年来财政赤字已经高达数千亿韩元。就在企业生死生死之际,韩国政府现身“救市”,总共投入近3.5亿美金,而且以政府背书拉动了20亿美元的个体募资。

在韩国政府的解救历程中,天下半导体终于熬过下行周期。固然,其中也有日美签署半导体协议的缘故原由,日本让出了伟大市场。90年月,三星一举跨越日本企业,成为全球*大存储芯片制造商。

三星的*次反周期投资已经成为半导体界的一段传奇故事。

第二次逆向投资:20世纪90年月,日本经济低迷。到了199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又最先转弱,三星第二次接纳反周期的投资计谋,投资兴建8英寸硅片生产线来生产DRAM。在韩国厂商的挤压下,日本政府不得不整合日立、NEC、三菱的DRAM营业,组建“国家队”尔必达,以应对韩国的还击。

第三次逆向投资:2008年,金融危急发作,DRAM价钱雪崩,从2.25美元狂跌至0.31美元。就在众厂商百孔千疮时,三星第三次举起了“反周期”屠刀,决议将三星电子总利润的118%投入DRAM扩张营业,有意加剧行业亏损,给艰忧伤活的对手们,压上最后一根稻草。

很快,DRAM价钱跌破现金成本,接着更是跌破质料成本。昔时排名第三的德系厂商奇梦杀青为倒在2009年春天的*个大厂。自此,欧洲玩家正式退出DRAM 市场。2012年头,曾经的DRAM头部厂商尔必达也支持不下去了,宣布歇业,曾经占有DRAM市场50%以上份额的日本,也输掉了最后一张底牌。

三次*的逆向投资和惨烈的存储鏖战,三星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最终称霸半导体行业。

三星以为,稳固的投资方式比依赖市场升沉的方式更合适公司运营,在存储芯片价钱下行周期扩张的利益在于无需与他人争抢芯片制造装备,此时的芯片制造装备价钱又低,只要熬已往,那么就能成为赢家,效果三星用10多年时间成为全球*的存储芯片企业,

总结来看,三星充实行使了存储器行业的强周期特点,在价钱下跌、生产过剩、其他企业削减投资的时刻,逆势疯狂扩产,通过大规模生产进一步下杀产物价钱,从而逼竞争对手退出市场甚至直接歇业,众人称之为“逆周期投资”。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履历和教训,现在面临低迷的市场现状,存储大厂们才不敢有丝毫大意,一方面要提防竞争对手再次上演“三星事业”;另一方面,都想重新复制三星的逆周期扩张模式,力图牢固或增强自身在全球存储市场的职位。

写在最后

逆周期投资,这看似矛盾的供需关系背后,实则蕴含着半导体厂商对于产业偏向和竞争名目的主要考量,并非一时上头的激情之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没有人可以永远躺在已往的收获簿上。若是在行情下跌的时刻不愿投资,那么在存储周期回转的时刻,又怎么能获得产能,怎么有时机实现逾越领跑。

台积电总裁魏哲家示意,未来是下滑的周期,但并非大幅下降。因此不必畏惧存储市场会变天,笑到最后才是真英雄。

能够看到,现在加入投资扩产行列的大多属于头部厂商,他们拥有手艺*优势和壮大订价能力,可以依附可延续的客户订单优势、多元化的产能供应等,从规模较小的厂商手中抢走市占率。因此,对于未来不晴朗的市场态势,大厂扩产除了能进一步提高芯片产量和规模,也不失为一种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优势的商业计谋。

2022年,存储巨头们又在上演新一轮的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