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刚:资源隆冬后的新征程新使命 | 星分享

 行业新闻     |      2022-09-16 17:14

克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康健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商业生意会”时代,在国家集会中央举行“卫生康健与工业科技创新服务大会”,遐想之星合资人陆刚先生出席投融资论坛,并揭晓题为“资源隆冬后的新征程新使命”的主题演讲。

从2021年到2022年,风景、火爆的医疗康健投资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急速降温至凛冬状态,诸多头部项目的IPO要么破发要么延期。而一度趋之若鹜、将医疗赛道视为长坡厚雪而给予“基金标配”职位的风险投资机构们,则显示出了对风险的足够犹豫,和退避三舍的张望。

陆刚以为,身处一个周期性低点,只要依然信托医疗康健产业仍是长坡厚雪,投资机构完全可以以一个更起劲的心态去捕捉时机、介入创新,这是一个“信仰”问题;而能否坚持耐久价值的塑造,熬过短期困窘,这是一个“战略”问题。一个耐久主义者,需要对“信仰什么”有足够的“底层理由”,并接纳得宜的“天真战略”去做好选择、做好介入。就遐想之星而言,其对未来的明白是,“中国的医疗新生态正在迅速形成之中,若是我们能够追随耐久趋势,看清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一定有信心秉持新使命,踏上新征程。”

以下为经整理的陆刚演讲实录,供分享:

1   

医疗投资由火爆到隆冬,

若何厘清曾经的“信仰”?

人人好,今天我分享的问题是“资源隆冬后的新征程新使命”。这里有两个要害词,一是“资源隆冬后”,毫无疑问,当前医疗投融资处于隆冬之中,这已是人人的共识。那么医疗康健产业未来的生长时机到底在那里?创新时机和逻辑又会是怎样的?也就是第二个要害词“新征程新使命”,这会是我今天禀享的重点。

首先先容一下遐想之星。我们从2008年最先聚焦科创类项目的投资和孵化,主要从事天使投资和公益性的创业孵化。十几年来,我们投资了400多家企业,涵盖智能科技、医疗康健、芯片与新质料等诸多赛道,其中跑出一些明星企业。近十年,我们在业内的各大评选中,基本都能获得对照好的名次。另外,遐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已经举行了14年,用公益和实战的方式培育了1100多位创业CEO,在起劲做好创业孵化的同时,也从诸多星友的创业历程中吸取了异常多名贵的实践履历。

基于过往十多年积累的投资履历和周期转换考察,我们对创投和创业的互生关系、泡沫与隆冬的应对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明白和打法。

回首已往一年医疗赛道投融资与市场估值的转变,以港交所生物科技指数为参考,自2021年7月到达一个高点后,迎来两波深跌,如图中框出的两地方示。*时,多数头部公司的股价已跌至原高点的30%。系统性的深度大跌和反弹乏力意味着,这是一个异常凛冽的隆冬。而其波及的广度,从二级市场扩散到一级市场的早期阶段,波及从生物制药到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险些整个医疗康健大版块。

对于下跌的缘故原由,人人已形成共识,主因无非是顺应症开发拥挤,创新同质化严重,估值泡沫高昂。而国家医保局确立后,历次的集采与国谈,在降低药价促进医保资金获得更高效行使的同时,也让医药器械企业遭受了伟大的市场压力和融资压力。

一个灵魂拷问由此而来:中国市场,能不能支持价钱高昂的(长周期重投入的)创新药?在医疗康健领域,投资高风险的创新,是否还能带来相匹配的回报?原本对长坡厚雪赛道的信仰,在预期不明、信心不足的估值下跌中,已然最先摇动。

站在今天,我们已身处凛冬,再喊凛冬意义不大,而回看那些预示着凛冬将至的趋势性信号,可能会更有意义。

在2020年和2021年,我们看到两个征象:一是投资火热,机构敲门直接谈另有若干投资额度,不怕投错只怕错过,抢到额度心里不慌。这种征象不仅发生在Pre IPO项目上,早期卖相好的项目,同样受到诸多追捧,融资相当容易。二是攒项目之风兴起,尤其是对标美国某个热门赛道,好比眼科、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脑科学等拥挤度相对宽松的品类,攒个靠山鲜明的团队做个漂亮的PPT,就容易融资。介入的攒局者中,往往不乏着名投资机构的身影。

这说明什么?项目的疯抢一定导致资产泡沫迅速吹大,追风攒局一定导致投契性创业的涌现。这往往意味着市场高点难以维系。暴跌与隆冬,将会是估值过高、投契过盛后的一定,这种周期转换在其他领域已多次泛起。

2020年底,我们最先督促被投企业加紧融资,强调估值若干并不主要,在融资窗口还不错时拿到足够的钱,准备好过冬战略所需的资源更为主要。暴涨之后也许率是暴跌,我们虽然不知道它什么时刻、以什么方式到来,但它一定会来。那时我们开端判断,过冬的钱至少要准备到2023年底。

2022年的下半年,又逐渐泛起两个征象:一是头部企业的估值泛起小幅回暖;二是相比中后期投资,早期投资出现出相对更高的活跃度,诸多后段的大基金也设立了专门的早期基金。

那么这两个征象,意味着调整到位、拐点来临了吗?我以为,一些局部领域的头部企业,其估值与其内在价值相比,具备了耐久投资的空间,但整体上“不能把反弹当反转”。前期累积的同质化资产依然严重过剩,出清仍需时间。当有相当数目的企业被迫“资金面失活”,或泛起频仍的管线割肉式出售这种较有“血腥味”的征象之时,可能就是反转之日。熬过冬天的优质公司,可以较容易地做到剩者为王

历史总是以差其余形式重复同样的逻辑,就是优质公司和优质时机,往往是从隆冬中孕育出来,这次应该也不破例。而中国的医疗康健产业,也正在隆冬中孕育着一段新征程。

2   

中国的“厚雪长坡赛道”

不能与西欧简朴对标

要展望新征程,就要明白已往,明白中国的产业环境具备哪些特殊的底层特质。我看到许多创业公司的BP,动辄与西欧日的手艺生长和市场趋势做对标。但我以为,中国的医疗简直是一个“厚雪长坡赛道”,但其底层特质所形成的痛点、趋势却与西欧迥然,简朴对标可能会陷入逆境。已往一些赛道正是由于简朴对标,才会陷入估值过高、同质化严重、商业落地难的逆境。

首先,中国社会晤临三大现状:老龄化加速、手艺升级、消费升级。以老龄化加速为例,14亿人口大国所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尤其是在数十年设计生育政策后的老龄化“加速率”所带来的紧迫压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履历过。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欧、美两套系统的可模拟性高吗?可能对照难。

第二,中国的医疗生态面临多方面的庞大博弈,包罗医疗资源供应不足、分配不均,稀奇是已往还存在着一定水平扭曲化的“以药养医”问题。医改政策正在引发变局,这也是中国所面临的怪异课题。

第三,支付资源不够足够、康健,或者说尚未实现良性循环,是我国面临的挑战之一。中国的医保支付占90%-95%,从比例上看一股独大,但医保资源的相对拮据是不争的事实。商保建设虽然正在加速,但*基数还较小,短期内尴尬重任。在这点上,中国的情形也与西欧迥然。

以是,不做简朴对标会让我们继续深入思索这个问题,发现中国的“长坡厚雪赛道”的底层特质,与西欧是有很大差其余。那么对于痛点解决和趋势研判,自然也要形成我们自己的逻辑和明白。

回过头看,我们从2008年最先关注,2010年最先从事医疗早期投资,到今天已经结构较广。复盘我们的早期投资逻辑和实践,可以管窥中国的医疗创新趋势,也借此时机分享一下我们对未来趋势的看法和建议。

2010年到2014年,中国的低端仿制药触目皆是,而且异常赚钱。但一味低端仿制不能连续,老龄化加速也提出了更多的产物创新需求,而此时创新药供应是严重不足的,就需要新的变量去推动改变。新的变量基于什么?就是那时一批高条理医药海归人才艰难创业的动员,我们最先有能力举行药品、器械的升级式创新。以是那时我们制定的战略,就是围绕“新手艺”,从me-better起步,包罗创新药、新检测手艺、新器械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新手艺的要求,也逐步从me-better尺度提高到best和first-in-class水准,几年投资的数十家公司中,已经有三五家实现了上市。而我们在“新手艺”赛道的投资战略也延续至今,不停地随着产业演进而升级。

而在2015年,我们看到两个环境因素发生了转变,带来新的时机。一是投融资环境与羁系机制逐步理顺,创新与创业踊跃;二是三医联动改造明确了偏向,最先去扭曲化。在这个时刻,我们以为中国的医疗产业要知足老龄化需求,除了新手艺,还需要创新的医疗服务。连系中国的国情、挑战和改造趋势,将泛起一个伟大的差异于西欧的时机,就是助力医疗产业生态转变的新服务类的时机。于是我们界说并确立了“医疗新服务”偏向的战略,并最先投资了一批相关企业,直到今天这个子赛道也是我们的一个主要创新发力点。

那么2018年到现在医疗产业处于什么阶段?我以为是新生态逐步形成的阶段,也就是从“以药养医”的生态环境,逐渐转变为“以服务养医”的生态环境。标志性事宜是2018年5月国家医保局确立,从支付侧入手,以集采降药价的方式,破除行业顽疾。另外,港股18A与科创板的开通,充实引发了资源和创新创业的活力。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投资也加倍勇敢,在新服务偏向,我们进一步加注数智医疗的建设,与传统产业的升级刷新,又投资了一批相符生长趋势、具有创新实力的科技企业。

3   

铸就未来医疗新生态

从遐想之星在投资战略实践的演进逻辑这个个例之上,我们再将镜头拉得更远一点,探寻中国医疗生态的焦点问题到底是什么?耐久以来,中国医疗的焦点痛点并不在于需求侧,而在于供应侧——供应侧的资源不足和效率不高,制约了其为社会、为群众兴旺需求提供服务的能力。

那么我们来看供应侧的几个环节,无非就是产物、支付、医疗服务三大方。产物资源包罗药品、器械等,支付资源包罗医保、商保等,医疗服务资源包罗医院、医生及种种医疗服务机构。产物资源与支付资源,通过医疗服务这个焦点环节,抵达用户知足需求。这是医疗产业完成循环和可连续生长的一个基本关系。

2010年到2021年,发生了什么?我们看政策方面,从仿制药疗效一致性评价,到确立药品专利抵偿和链接制度,再到提高审批尺度、简化审批程序,尽快将好药、好器械等推到市场上等等,利好产物资源迅速厚实起来的羁系政策紧锣密鼓地出台和推进。其影响是,自2015年以来,我国创新药累计融资1.5万亿元,批准上市的创新药数目占到全球的14.8%,在研新药的数目占到全球的32.3%,这是一个伟大的突破和功效。

今天我们看到许多药品、器械耗材大幅降价,集采谈判让老国民实着实在获得实惠,让支付方能更高效地买到更具性价比的药品、器械。一个主要靠山是,在已往十年来创业踊跃、资源投入伟大,促使创新企业高度活跃之下,药械的产物质量与条理大幅提高,品类数目连续厚实,某些品类甚至到了“异常拥挤”的水平。简而言之,已往十年做的事是让“好药先行”,开端解决了产物资源的制约问题,也缓解了医保基金支付资源相对拮据的问题。

那么2020年到2030年将发生什么?转头看2018年医保局确立,开展集采和国谈,这是一个异常主要的信号,解释我国要改善整个支付环节的效率问题。那么就需要医院薪酬绩效改造,执行分级诊疗,医技下沉。在管好存量的同时提高增量,商保就要肩负起开源责任,提供支付资源的增量泉源。

以是从“以药养医”转变为“以服务养医”的历程中,在支付资源增进有限的逆境下,支付结构将泛起大幅度的调整,良性的产业新生态将逐步形成。如要与14亿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率”真正匹配上,不出大的岔子,那么这个“逐步形成”也就一定需要一个“加速率”。

要杀青加速率,医生与医院的起劲性、缔造性就是需要条件。因此,“好医”一定要跟上,否则药再好,也没有多大意义。“好医”不仅是要培育能够解决疑难杂症的好医生,还要优化整个医疗资源的漫衍,让优质医疗和医术下沉,从而造福更多的人。固然,其中医生医院的起劲性,若何被珍爱与被激励,将是重中之重和决议医改成败的输赢手所在

基于上面的这些趋势研判和战略逻辑,已往十多年,遐想之星在产物侧做了连续投资。以创新药品类举例,从最最先投资Better、Fast,逐步延伸到Best、First,创新度不停提高。战略与尺度不停迭代的背后,是产业的生长与市场时机的演进。

站在今天所谓的“凛冬时刻”来看,中国所需的“好药好械”依然远未被知足,创新尺度需要快速提高并非是为了创新谈创新,而是只有创新才气知足这些需求。凛冬的形成,主要是同质化拥挤和资源泡沫过大,集采之下异常被动,但阶段性因素并未改变长坡厚雪的基本趋势。那么我们对于未来时机是怎么明白的?我梳理了三个要害词:

*,国民好药,就是适合中国人用的、疗效好的高性价比好药,这是一大时机;第二,全球创新也是一大时机;第三,出海,尤其是类似一带一起的,面向中等收入及以下国家的出海,中国既然有能知足14亿人口的好药,那为什么不能出口到与中国场景或消费水平相近的国家,改善他们的医疗卫生产业环境?中国的医药工业是可以走出去的。这是产物侧的三个时机。

4   

数智医疗助力医疗新生态

在服务侧,更要讲中国的时机、中国的特色。遐想之星在2016年就从投资战略上明确,最先结构或者说探索新服务/数智医疗赛道,就是看到中国未来的医疗新生态不仅要有好药,也要有好的服务。若何提高及格医生的数目,若何在有限的支付资源下提高医生的起劲性,若何在医患之间形成良性的强联系等等,都是我们所关注的痛点和刚需问题。我们与此相关的早期投资战略和结构,也履历了探索期和隐蔽期,现在逐渐到了成耐久。

上图中的蓝色柱形是我们每年在新服务/数智医疗赛道上的投资金额,红色柱形是昔时净增值的金额。这个赛道到底能不能带来高增进性收益?我隐去了数字,但可以看出,增值逐渐跑出了加速率。拿我们投资组合的个例数据做说明,目的是想让人人领会我们信心和信仰的泉源:数智医疗与医疗新服务,经由前期的浮躁和喧嚣,已经最先商业化落地,服务场景不停扩展,对产业新生态的赋能最先起到推动作用。纵然在今天整个医疗行业进入融资凛冬的环境下,这个赛道上的企业价值,依然保持着快速增进,代表和我们存有共识、加鼎力度的投资机构在日渐增多。

关于若何顺应中国场景和需求来探索创新路径,拿我们的一个被投企业强联智创举例。中国脑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号称“不准时炸弹”的动脉瘤所导致的脑卒中,存在着大量未被知足的需求。而死残率高达60%的脑卒中,一个患者需要一个或半个家庭成员的高强度照护,严重影响着患者家庭的生涯,大大增添了其经济肩负。强联智创借助AI手艺,从两个角度去提升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一是辅助诊断,辅助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实行手术,及早清扫这个准时炸弹;二是辅助治疗,辅助医生设计介入手术路径降低手术风险,实质是辅助更多中下层医生掌握手术技巧,从而惠及更多患者,将疾病祛除于未发。这相符我们的一个普遍性创新逻辑,就是提高及格医生的供应和高质量医术的可及性。

强联智创做的事情,到底有多大要量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可以简朴算一下,中国也许有11.59亿成年人,其中每年动脉瘤破碎患者可达162万人,借助AI,可以降低数百亿元的医疗用度的直接开支。在医保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形下,将手艺尽早应用于这些领域,既能降低公共卫生系统的开支,也能大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非医疗肩负。从这个更为周全的视角,可以较好地明白,创新型数智医疗,并不仅仅可以获取商业价值,更为主要的是良性外溢,缔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这种对患者家庭、对中层医生和机构、对医保支付都有利的事情,甚至是对政府提高内陆卫生康健水平都有利的事情,还需要忧郁市场需求和集采吗?

这样的手艺和企业另有许多。今天,数字化、智能化手艺的“赋能”,将显著提高“医疗效果”和“支付效率”。我们在多年投资项目的历程中,逐渐从“蒙着打”到“瞄着打”,再到今天进一步归拢投资主题,在产物资源、医疗服务资源和支付资源三个偏向,都投出了一些典型的高发展项目,形成了对中国特色创新时机更为清晰的明白。对长坡厚雪赛道的坚定信仰,来自于此。

回望已往的十五年,中国的医疗产业相对着重于产物侧的建设,由此在今天提供了更多的好药好械资源。而继往开来,在新的征程里,我们要建设一个更适合中国特色的、良性可连续生长的医疗新生态。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了一些心得,今天也异常愿意分享给人人,希望能与各方一起,配合促进新生态的杀青。在这个资源隆冬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新的使命和希望。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