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风云幻化的一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各个赛道,随着时代的转变而升沉,身处其中的企业掌舵者们,要凭证生长形势随时调整航向。
连线Insight推出年终稀奇谋划《大佬们的2022》,通太过析各个赛道头部选手的打法,连系首创人们的思索,复盘这些公司今年是若何应对时代转变的。本期为*期,深度剖析知乎首创人周源的“平衡术”。
知乎开办至今,一起走来,像首创人周源一样,总是在一直修正、平衡自己。
周源向来信仰内容为王,以至于在其他内容平台为吸引优异创作者,掀起一轮轮津贴大战时,他仍坚持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无法直接粗暴地批量生产,优异的创作者更看重平台的调性和互动气氛。
只是同为文艺男青年的他,又和豆瓣首创人阿北对商业化的制止、倾轧差异,周源一最先就没有拒绝资源的计划,分歧只在于资源助推知乎商业化的速率快慢。
以是知乎确立几年后就走在商业化的路上。“许多人总是问我们怎么商业化,我很烦。于是我就带着一个团队做了一个商业化的器械,不就赚钱吗?”2016年,周源在知乎新功效“值乎”官方视频这一露脸讥讽完后不久,喊出了商业目的:月流水20亿——他并非没有野心的创业者。
于是,知乎在周源的率领下,这些年知乎一直全力把内容与商业、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跷跷板,摆向更康健的平衡点。
周源希望,知乎能一边钻营产物迭代、商业化实践,一边保证不做损坏良性讨论、内容质量和社区信托的事。
但现实上,这确实是很难杀青的平衡。
从2013年最先,知乎社区告辞约请制,开放给更普遍的用户群后,“理想国”的状态就已经很难存在。
一个面向少数精英的小众产物最先走向民众,用户数到达上亿以后,来自社会各阶级的人之间难以杀青共识,原本的圈层注定要被稀释。
商业化则更进一步磨练着周源的平衡术。
在“值乎”“知乎 Live”敲开知乎商业化大门之后,知乎正式进入了周全商业化阶段,并逐渐形成现在广告、付费会员、商业内容解决方案、职业培训以及其他服务(包罗在线教育、电商)这一组合变现模式,这些都是围绕知识缔造延展的。
只是商业化道阻且长,在流量的冲刷下,最终让知乎酿成了原住民口中讥讽的“编乎”。
“我们也思索,怎样既能拥抱越来越厚实的内容,又只管削减给用户带来的内容噪音”。周源在2020年知乎十周年演讲上提到了知乎的起劲,不外用户的现实反映却很骨感。
岂论是今年4月提出的“生态*”战略,照样12月,周源在果然信强调“专业讨论”将是知乎一定耐久坚持的定位,显然无法说服知乎的众多老用户了。他们早已发现知乎“精英化”内容已经为商业化让路。
现在知乎依然对外强调“专业讨论”抚慰用户,由于这是知乎的基础底色,知乎的商业化探索,离不开它的内容属性和社区生态。
若何保障良性讨论气氛和优质变现模式并存?若何兼顾内容的质和量的同时,知乎也能获得丰盛收益?这是一场理想和资源的平衡,也是知乎和周源的“变”与初心之间的动态权衡。
精英的和娱乐的
或许,“理想国”一最先就是早期知乎用户的美妙理想。
2010年12月19日,周源建立的知识社区知乎最先运营了,“这个历程就像在沙漠里制作绿洲”,周源曾异常郁闷人气不足,为此,早期的知乎执行“约请制”,那时他约请了约200名互联网科技人士介入问答,其中包罗李开复、王兴、马化腾、徐小平、王小川等一众大咖。
王兴2010年12月公布*条知乎,图源知乎App
那时的知乎是名副着实的精英社区,高质量内容叠加精英、名人效应,这奠基了知乎的用户口碑。彼时更是一码难求,一个约请码曾在淘宝上被炒到了上百元。
但小圈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难有想象空间,上线三年,知乎也只有40万用户。知乎的“变”终于落在2013年的那场生态开放。
2013年刚过,周源就把合资人、高管们聚集在一起,商议对开放注册的意见,现场险些全都投了赞成票。
直至今日,仍有不少用户替知乎悔恨这一决议——若是不开放生态,继续执行审核制与约请制,今天的知乎会不会酿成一个价值更大的“知识社区”?
不外周源没做这样的假设,从知乎“变”的那天最先,他就做好了接受市场质疑的准备。只是他可能没想到,这场关于面包和恋爱的争论会随同知乎至今。
随后如外界所见,知乎拆掉了“围墙”,迎来了发作式增进。原来小而精的“知识社区”短时间内涌入了大量的用户,段子、八卦、情绪解答越来越多。
“原住民”与“新移民”的矛盾也随之而来。早期的精英用户心生不满甚至选择逃离;厥后者以为前者虚伪、狷介。知乎社区里理性的看法交锋,逐渐夹杂越来越多的抬杠,甚至诅咒。
对于“定位跑偏”的现状,周源没有回避。他曾果然亮相,当用户数目变大以后,一定会不能制止地泛起许多冲突性问题。“从竞争层面来看,整个移动互联网公司的产物处在大的竞争靠山之下,差异公司有差其余计谋,有可能会是横向扩张,也有可能是纵向上把产物做得异常深入,以是我以为完全不用回避”。
那么知乎的计谋又是什么?
选择开放后的知乎,想要突破原有人与人的毗邻,“从服务一部门人的知识社区,迈向普惠内容平台”。
这样,知乎就成为公共议事厅而非精英们的私人咨询室,话语权下放,让整个平台更有延展性。
为了杀青周源想要的毗邻,知乎原有的中央化社交关系链摧毁了,酿成在人关注人的内容模式与算法推荐模式间摇晃。高流量和高质量内容不再强挂钩。
许多创作者摸清了新分发的纪律后,偏向创作接地气的泛娱乐内容,搞笑段子、小说、短视频等内容涌入知乎。知乎也默认并默契地为其开拓了各样专栏。
究竟这一转变,向前一步,能笼络并捉住更多新读者,泛娱乐内容也能延续辐射潜在用户;向后一步,可以让老用户在吸收专业知识后,把剩余注重力留在知乎,沉淀出更漂亮的用户行为数据。一定水平上,这能让知乎在资源和市排场前,加倍有底气。
赚钱的和失去的
知乎在精英与普惠内容转型中的摇晃,也让商业化蹊径走得很早,但步履维艰。
“专业”这一初心是知乎的地基,却无法开出更多商业的“花”。精英们很容易分辨商业化营销内容,不会容易被这类内容感动。广告主不能从这类人群赚钱,知乎商业价值就上不去;泛娱乐化内容能带来更多商业化可能性,却是在消耗问答社区的高质量气氛。这些都是知乎变现的矛盾之处。
周源是有情怀的,但资源的迫切、市场的转变不允许知乎继续“文火慢炖”了。它需要不停追求商业化突破,向资源证实自己的用户价值。
现在,知乎主要营收泉源于广告、商业内容解决方案、付费会员和职业培训。
广告作为知乎商业化的起点,一直是知乎的焦点营业。
2016年,知乎正式开启商业化,这一年也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不外知乎并没有做*个吃螃蟹的人。正如周源彼时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透露,知乎思量赚钱、变现“首先是要做广告”。
相比其他平台的广告,知乎最初上线信息流广告时,显著显示出了制止。广告主要泛起在问答谈论区里,经由多次改版,逐渐地,广告笼罩了知乎的每一个位置。知乎在信息流中推出了原生文章广告、展示广告、原生问答广告等多类产物。
图源知乎App
知乎的商业化历程自然也突飞猛进,仅2018年上半年广告收入同比增速就高达340%,但知乎也支出了口碑下滑的价值——广告被用户诟病太多、太low。
作为一家互联网内容社区,用户的主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用户意味着流量,流量意味着变现。越来越多的泛娱乐化内容和商业广告,已经造成平台内容质量下降、用户体验变差。
除此之外,可能尚有一个“副”作用——逼用户去买付费会员。
知乎会员的“功效特权”一栏明确标出,可以免去开屏广告、回覆页广告等六大广告产物。
值得注重的是,本意为用户提供专业内容的会员服务,真正吸引用户付费的内容却是泛娱乐内容——盐选栏目的付费网文小说。这完全是两种相悖的价值主张。
2019年,知乎推出“盐选”,网络小说成了知乎的变现方式之一。对于原本专业、真实,充满精英感的知乎而言,两者显得格格不入。
2021年1月,知乎官网统计发现,以奇闻和言情为主要题材的故事专栏,已经占了盐选专栏热度Top100的87%。
知乎用故事漫笔和小说吸引了海量会员,提高了付用度户规模和用户活跃度,对资原本说无疑是一组好数据。但对知乎自身基底来说,已经严重稀释掉知乎的专业性和严肃性。
用户增速下降和付费会员数目增进,体现在知乎财报上,即是收入结构发生了转变。
自2022年以来,知乎赚钱的担子逐渐从“广告收入”转移到“付费会员收入”及“商业内容解决方案收入”上,“广告收入”由已往*大营业降为第三大营业。
至于“商业内容解决方案”,是知乎2020年又推出的“软广告”营业,即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知 ”)营业,类似于B站恰饭视频,本质上也是广告营销。
或许是为了让收入结构的故事看起来更为圆满,把知乎商业化的想象空间做大,知乎才特意单列“商业内容解决方案”出来。若把广告营业和内容商业解决方案合并为泛广告,这一营收占比在今年三季度高达60%,规模约14.8亿元。
对于有购物需求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希望领会更多产物资讯,这时刻插入更原生、重生动的“软广”,更容易影响消费者决议。这即是知乎推出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的合理之处。
可存在的问题是,知乎真实、专业的的社区内容底色,正在被这类“软广”侵蚀。
不再真实的内容,在知乎大局限伸张,终究会反噬用户的信托。许多人是来知乎看“干货”的,当他们发现一篇回覆的本质是广告,就会以为“被诱骗”,从而导致知乎的口碑下滑。
这意味着,“软广”模式无法快速扩张,只能小局限存在。要实现更快的商业化,还要想其余法子。知乎今年极端重视的职业教育,就是它寻找到的新增进点。
上线的部门职业教育课程,图源知乎App
2022年一季度,知乎首次将“职业培训”营业从“收入-其他”中单拎出来自力讲述。
今后宣布的几回财报数据中,该项营业收入保持了高速增进。今年第三季度,职业培训收入高达7800万元,同比增进了458%。12月还会正式上线相关APP。
但知乎的这一新故事,也泛起了“破绽”。
不少购置职业培训课程的知乎用户,在各社交平台吐槽知乎“虚伪宣传”“课程质量差”“退费难”等,有存在割韭菜的嫌疑。这对向来以“客观、理性”驻足的知乎来说,又是一道不能逆的危险。
悉数种种,险些所有的变现方式尽可能起劲在“平衡”上苦下功夫。但在流量和质量的矛盾眼前,知乎只能做权衡,它赚到了钱,也失去了一些器械。
增进的和下滑的
“谢邀,人在香港,刚刚破发”,这句话或是最能形容周源今年4月赴港敲钟的状态了。
从2021年3月的纳斯达克到2022年4月的香港,统一件事情,一样的“首日破发”,知乎当日的市值甚至比美股收盘还少了2%。
这一年来,知乎美股股价一直下跌,停止12月5日收盘已经跌至1.36美元/股,即将迫近“1美元”退市线;港股方面,收于16.64港元/股,较刊行价低开约48%。
资源用脚投票也不新鲜。2022年三季报显示,知乎第三季度营收达9.12亿元,同比增进11%。虽然手中有钱,但知乎依然为亏损发愁,叠加此前两个季度,2022年前三季度净亏损已经达14亿元,跨越2021年整年水平。
知乎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困局,而这个困局,已经延续了多年。
招股书显示,知乎2019年—2021年净亏损划分为10亿元、5.176亿元和13亿元,亏损幅度在不停扩大。
图源富途牛牛
早年知乎特意放慢商业化脚步,这几年知乎一起快跑,起劲赚钱,仍走不出亏损泥潭。
或许知乎意识到资源市场对其盈利目的愈发外露,也最先画起了“饼”,在今年三季度财报会上,周源做出亮相,“短期目的是尽快盈利,耐久目的是盈利性增进”。
这何其难题。“端水大师”知乎一直坚持内容格和谐商业化的平衡,这些年在探索变现方式上,也不算激进。在“尽快盈利”成为主要诉求后,很可能让内容天平再次往商业化倾斜。
究竟,“问题党”、争议性和极端话题是“眼球经济”和“注重力经济”下,最有用吸引用户和流量的方式之一。
但投资人总是既希望看到企业亮眼的盈利指标,又要看到企业耐久生长的可能。在两难眼前,周源必须想设施调整到新的平衡状态。
着实,内容社区的治理模式离不开治理者的平衡术。好比小红书8年前选择的“重达人,轻内容”计谋失衡后,调整为了“轻达人,重内容”,让商业为内容让步,起劲实现再平衡。
内容和商业化的矛盾,也会耐久磨练着知乎。
现在,知乎除了上述的四大营业外,还探索过短视频、直播、电商等领域。从知乎的动作来看,它一直在试图跟优势口,在各个可能商业化的偏向上实验。
知乎需要给资源市场新的想象力,在内容和变现两方面寻找新的可能性,是周源接下来要延续思索的事情。
周源是有危急感的,在回港上市时公布的果然信中,他提到,“不能丢掉现在拥有的这种危急感,不能住手对产物的思索,要永远记得我们的产物是为领会决什么问题,若何更好地去解决。”
未来知乎若何逾越知乎,要看周源能给出什么样的谜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