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日本涂料控股株式会社(下称“日涂控股”)公布通告称,将与新加坡吴德南团体杀青总价值约122亿美元的生意协定。完成生意后,日涂控股这家百年迈店将成为后者的子公司。
这是日本以外的亚洲企业,历史上*次收购日本大型原质料公司。
至此,“亚洲漆王”吴清亮的千亿财富帝国也真正浮出了水面。
第二年,94岁的吴清亮以1420亿元人民币资产,登顶新加坡首富。
01、逆袭日本巨头
在中国,立邦漆可谓家喻户晓,但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这个品牌属于日本。
着实,它的建立者和品牌母公司实控人,都是吴清亮。
围绕立邦,日涂控股与吴清亮家族之间,举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相助、纠缠与争取。
1950年,年仅23岁的吴清亮远赴日本,来到那时位居日本涂料界*的“日本涂料株式会社”(日涂控股前身),造访了掌门小畑千秋。
日涂控股建立于1881年,是日本*家涂料企业,早在1949年5月就上岸东京证券生意所,手艺水平堪称一流。
吴清亮热情忠实的态度,给了小畑千秋很深的印象。
彼时,吴清亮需要日涂控股的品牌和手艺,后者也有开拓新加坡及东南亚市场的需求,双方的相助由此最先。
从日本回来后,吴清亮拿到了日涂控股在新加坡的经销权,成为一名正经的品牌经销商。
1962年,新加坡发生了一件大事,全民公投通过了并入马来西亚的主张。仅过3年,新加坡又自力了出来,整个东南亚政治经济形势风云激荡。
各方博弈中,新加坡政府对入口涂料加大了征税力度,20%的关税极大压缩了署理商的利润空间。
这并未难住吴清亮,已经积累下足够资源与手艺的他更进一步。1962年,他与日涂控股合资确立立时团体。
其中,吴清亮独自控股的吴德南团体,占有立时60%的股权,拥有*控制权,日涂控股持有剩下的40%的股份。
从署理商到控股建厂,确立产能,吴清亮再进一步。
今后,吴清亮以新加坡为焦点,将立时团体迅速向周边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市场扩张,逐渐成为东南亚的涂料霸主。
而在这些国家确立的分公司,吴清亮公司的持股比例都跨越60%,将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造开放,吴清亮看到了更大的时机。
1990年,中国与新加坡建交,身为华裔的吴清亮看到新闻后无比激动。他的注重力,被“确立邦交”四个字深深吸引住了。
那时,日涂控股的品牌(Nippon Paint)还没有中文名称,吴清亮受“确立邦交”的启发,选择了立时团体的“立”,以及代表国家的“邦”。
“立邦”品牌由此降生。
这一品牌注册于新加坡,而立时团体的老板是吴清亮,并非日涂控股。以是,立邦漆的主人是吴清亮。
然则,吴清亮的吴德南团体是私人公司,一直低调,而日涂控股早已上市,吴德南团体对日涂的持股耐久低于5%。一样平常消费者很难捋清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庞大关系,更多是将立邦直接视为日本品牌,这一度成为困扰立邦的心结。
随着立邦品牌的快速崛起,日涂控股确实动起了争取立时团体控制权的心思。
2006年5月,日涂控股发出通知,称将从昔时10月起,与吴德南团体就双方在亚洲市场所资企业的出资比例调整等内容举行协商,设计在2010年底前,完成对11家合资企业(包罗在中国的4家)的子公司化。
作为吴清亮家族让出合资公司股权的交流条件,日涂控股允许吴德南团体将日涂控股的持股比例提升至10%。
此举显著是想让吴清亮家族出局,日涂控股的这番操作,正式挑起了股权争取战。
2年后,已经接班的吴清亮之子吴学人睁开还击,增持日涂控股4%的股权。而作为一致行悦耳,吴德南团体成为日涂控股*股东。
此时,因2008年金融危急业绩陷入逆境的日涂控股,已经处于下风。
2012年5月,吴学人快速确立了立时国际,为收购日涂控股做好了准备。3个月后,立时国际提议要约收购,将日涂控股逼到了墙角。
日涂控股无奈之下睁开还击,启动了“防止恶意收购程序”,实则为谈判争取时间。
私下谈判获得双方纰谬抗的协议后,吴清亮出头,让儿子吴学人住手了对日涂控股的收购。
然则,双方的合并已是事态所趋。
2014年,双方再次杀青相助协议,吴德南团体在日涂控股的持股比例提高至39%。作为交流,立邦系8家子公司将并入日涂控股。
2018年,吴德南团体方面再次发力,吴学人“逆袭”为日涂控股董事会主席。
2020年,双方的股权争取进入尾声。吴清亮家族在日涂控股的持股比例跨越50%,取得*控股。作为交流,立邦系公司并入日涂控股,使后者在天下涂料界的排名从十名开外,一举杀进前四。
“这现实上就是‘窃取’了日涂控股。”有日本媒体云云评价双方的协议。
也不怪日本媒体铭心镂骨。通过股权交流,吴清亮家族险些不用支付什么用度,就获取了日涂控股的*控制权,并通过日涂控股,间接掌控了整个立邦系。
至此,年过九旬的吴清亮完成逆袭,真正登顶“亚洲漆王”。
02、漆王,来自于专注
1926年,在南海一艘颠簸的客船上,来自广东潮安县大吴村的李秀英怀着8个月的身孕,带着两个女儿,前往新加坡寻找丈夫吴松昌。
在谁人动荡的年月,吴松昌为了生计远赴南洋,此时已泰半年没有新闻。
李秀英只知道丈夫在一家叫陈源利的公司打工,其他一概不知,但硬是凭着一起探问,她找到了失业的丈夫,一家人得以团圆。
2个月后,李秀英在新加坡的穷人窟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吴清亮。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潮汕多出巨贾巨贾,李嘉诚、马化腾、刘銮雄、谢国民、黄光裕等海内外着名富豪,祖籍皆出于这一区域。
相比之下,同是潮汕籍巨商的吴清亮,可以称得上真正的空手起身,起点*。
在一所潮汕人捐建的学校中,吴清亮读完了小学。但升入初中,日军攻入新加坡,他的学业戛然而止。
为了贴补家用,14岁的吴清亮最先了打工生涯,曾借居马来西亚做过割胶工,厥后追随姐夫销售渔网,两三年下来,他赚到了两万多新加坡币。
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由于那时5000块新币在当地就可以买一套屋子。
18岁的吴清亮拿着这笔巨款,在同伙建议下,创业开了一家汽水厂。
与无数首次创业的人一样,一年多后,吴清亮的汽水厂就倒闭了,他再次一无所有。
无奈之下,他到工厂劈面的五金商贸行打工,主要事情就是卖油漆。
今后最先,涂料成为吴清亮一生事业的主轴,一切都围绕这个主轴转动。
那时,吴清亮日间在五金店打工,晚上则变身油漆调剂师,倒腾他低价收购来的政府过时油漆,变废为宝,再卖到市场中去。
日间的事情中,他很快成为店里的*销售员,而兼职他也做得有声有色,厥后跨越了正式的事情。
一边拿着老板的人为,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吴清亮以为过意不去,就告退专注做自己的油漆生意。
1949年,22岁的吴清亮再次创业,开了一家油漆小作坊,主业就是收购处置政府的过时油漆。
彼时,二战竣事不久,英国军队剩下一批没人要的二手油漆,吴清亮抢得先机,低价大量买入。
为了掌握油漆手艺,小学结业的吴清亮自学化学,耐劳专研,最后调配出了自己的“鸽牌”油漆。
时机总是看重有准备的人。吴清亮的起劲没有白费,时代很快给了一个大时机。
1950年,朝鲜战争发作,新加坡政府对入口商品举行限制,内陆原质料价钱迅速飞涨,油漆价钱飙升。
吴清亮用两块钱一桶买来的油漆,再用自己的工艺调配出10桶小桶油漆,每小桶可能卖到40元,10桶就是400元。
2元成本买到400元的高价,吴清亮一举乐成,攫取到了“漆王”路上的*桶金。而由于此前一直做俗称为“臭漆”的二手油漆,此时的吴清亮获得了“臭漆王”的称谓。
虽然赚到了不少钱,吴清亮并未知足。在“臭漆王”和真正的“漆王”之间,吴清亮很清晰自己的差距。
1955年,吴清亮远赴丹麦学习涂料手艺。在此时代,他大开眼界,坚定了自己在涂料行业打拼的信心。
在此前后,吴清亮牵手日涂控股,借助战后东南亚的经济大生长,实力快速提升。时代,他曾与同为潮州籍的巨贾谢国民相助,拓展多元化营业。
那时,两人人族联手下,吴清亮的营业已遍布金融、银行、电子、百货公司、医院、房地产等领域,最多时拥有多达300多家公司。好比新加坡著名的伊丽莎白医院、亮阁商业中央等都是吴清亮开发的主要地产项目。
然则,吴清亮真正看好的,照样涂料。
随着东南亚市场的成熟,吴清亮决议卖掉大部门产业,放弃与谢国民配合开创的大好事态,回笼资金,集中财力进军涂料行业。
对于他的专注,那时外界大多不明晰。
吴清亮则坚持以为,涂料行业的潜力很大,在商业履历与工业投资上,他更看好后者。
“商业谋划和工业投资是差其余,工业投资和品牌的投入需要耐久稳步向前走,我以为工业的远景更好些,以是照样选择了做实业。之前我举行多元化谋划,是由于涂料还没有做成型,而商业规模大、收益高,等到我从商业那里获得了足够的资源后,我就回到了涂料行业继续生长。”
1971年,吴清亮与谢国民和中分手,谢国民继续建设他的正大帝国,而吴清亮则继续专注于涂料,守候着新时机的到来。
很快,一个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大的历史时机,摆在了吴清亮的眼前。
中国大陆迎来了改造开放的新时代。
03、变卖产业,重注中国
1979年,吴清亮*次回大吴村探亲,到学校探望师生,发现人人仍在破旧的祠堂上课,立刻委托村干部计划设计方案,他愿意捐赠校舍。第二年,12万元捐钱准期汇至,建设了大吴小学。
此时,改造开放中的中国已经引起了他的关注。
“涂料行业是以人口数目来看市场规模的,”吴清亮说,“中国是人口大国,那时我就想,中国改造开放了,中国人可以自由地买器械了,这该是多大的一个市场啊!我那时以为中国的生长一定会很快,就刻意要进入中国市场。”
然则,由于那时中新之间的政治环境,虽然从八十年月起,吴清亮在大陆投资了不少工厂,但主要的涂料营业仍处于国门之外。
如前所述,转折发生在1990年中新建交之后,被吴清亮寄予厚望的“立邦”品牌横空出世,进入大陆市场。
吴清亮曾说:“在中国投资是立时团体最明智的决议之一。”
着实,初到大陆的立邦生长并不顺遂,很快就栽了跟头。
“那时民众还没有涂料的观点,我回到潮州老家,发现许多地方都是用白水泥、白石灰来涂墙。”吴清亮如是说。
这不是吴清亮一小我私人的烦恼。那时许多国际品牌兴冲冲进入中国市场,大肆投资,但纷纷铩羽而归,甚至发生过团体退出的情形。
“前期投资的规模很大,幸亏很惨”,吴清亮说。
然则,吴清亮仍然坚持了自己对中国市场的判断:“中国市场太大了,我看准了中国*不会让我失望。”
吴清亮决议拿出其他公司的盈利,甚至卖掉公司,抽出资金投资给立邦,誓要打开中国市场。
1993年,刚进入中国才一年的立邦,就在上海砸下3000万广告,*个在电视上投放涂料广告。今后,其每年都把销售额的12%投入广告。
为了“津贴”立邦在中国的投入,吴清亮变卖了自己在其它行业的公司。
那时,吴清亮有一家叫Only Industry的电子厂,已经在为苹果等几大着名电脑品牌做代工。在盘算机行业蓬勃生长的黄金期,Only Industry的营业为吴清亮赚到了不少的资源。
但吴清亮很清晰,这都不是主业。
他以为,只做代工,没有自己的品牌难以自主,只有在涂料行业打造出着名品牌,才气获得耐久的生长。
2000年,吴清亮以16亿新币将Only Industry整个公司断然出售,随后将这笔资金投入到立邦的生长之中。
此外,1999年,吴清亮还以1.75亿美元将亮阁公司59%的股份出售给百腾置地;2001年,又将市值10亿美元的安利工业(Omni Industries)卖给了加拿大天弘公司。在此时代,伊丽莎白医院也被易主。
亮阁、伊丽莎白医院等都已随同吴清亮数十年,最终他仍选择卖掉,集中精神开拓涂料市场。
这样的气概气派与名目,并非一样平常的商人所具有。
现在,立邦系在十几个国家和区域拥有跨越1.5万名员工,中国员工占比跨越50%,中国已成为立邦最主要的产地和市场。
近年来,随着吴清亮家族“逆袭”掌舵日涂控股,新的立邦系在2021年的营收达86.42亿美元,行业排名天下第四,距离天下第三的阿克苏诺贝尔只有不到20亿美元的差距。2022年1-9月,双方的差距缩小到了15亿美元。
根据现在的生长速率和双方的差距,未来一两年,立邦很有可能跨越阿克苏诺贝尔,跻身天下涂料三大巨头之列。
现在,已经96岁的吴清亮早已将生意交给儿子吴学人,自己颐养天年。热衷网络游艇的他,经常坐着他的“白兔号”到巴厘岛钓鱼,品尝各地美食。
从一贫如洗的打工仔,到富甲一方的“亚洲漆王”,吴清亮用近100年的人生,缔造了一个商业传奇。
在老家潮州,他以父亲吴松昌、母亲李秀英之名捐建了许多公益事业,如松昌中学、秀英医院,还修建了桥梁、公路、电厂、水厂等等。
“我只是希望,赚了钱能在最终的时刻,好好赚一个好名声,以后子子孙孙世世代代,让人家谈到的时刻,只有赞美没有诅咒就够了。”吴清亮说。
参考资料:
[1]《立邦的“战争”》涂料经
[2]《148亿身家*新加坡富豪榜,揭秘东南亚“臭漆王”的传奇人生》新加坡万事通
[3]《立邦即将成为天下涂料三巨头两大转折点》中外涂料网
[4]《从穷人窟到首富,靠战争发家,揭秘油漆大王吴清亮传奇人生》销售与治理
[5]《“100%日资化”后立邦将若何生长?它的母公司给出了谜底》涂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