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次上市未果之后,互联网出行平台嘀嗒出行再次递表港交所。
2月20日,嘀嗒出行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海通国际及野村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嘀嗒出行确立于2014年,前身为“嘀嗒拼车”。2017年,嘀嗒将营业扩展至出租车,并更名“嘀嗒出行”。嘀嗒出行曾于2020年10月8日、2021年4月两度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但未获得通过。
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主要谋划顺风车和出租车两大营业,讲述期内顺风车营收占比约在9成。但众多巨头在顺风车领域的延续投入,也让嘀嗒出行在焦点营业上饱受打击,毛利率下滑显著。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顺风车市场由于此前平安问题,备受关注。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坦言,其乐成与否将在很洪水平上取决于民众是否接受顺风车及其服务。若是民众以为顺风车并无利益,或因平安问题而不选择顺风车,顺风车市场可能会阻滞不前。
乘滴淌下线之际崛起
天眼查显示,嘀嗒出行运营主体北京畅行信息手艺有限公司(下称“北京畅行”)确立于2014年8月份,注册资源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宋中杰。
嘀嗒出行自2014年切入顺风车市场,那时正是滴滴、快的烧钱大战最为猛烈的时刻。但入场后的嘀嗒出行并不想加入网约车混战,而是推出小客车合乘、车主和搭客顺路搭乘的“嘀嗒拼车”,这也是嘀嗒出行顺风车营业的前身。
2015年,快的、滴滴合并,滴滴出行最先一家独大,开启了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货运等多项营业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的时代。
巨头阴影之下,嘀嗒出行的顺风车营业并没有显示得十分强劲。但走差异蹊径的嘀嗒出行,照样获得了多笔外部融资,并跟蔚来首创人李斌渊源颇深。
凭证招股书,确立以来嘀嗒出行共举行了五轮融资,包罗IDG、腾讯、高瓴、京东、蔚来等多家着名机构参投。
其中,2014年12月,公司A轮融资迎来IDG两家实体投资300万美元;2015年2月,公司又迎来IDG、腾讯旗下易车总计约2000万美元的B轮投资。同年公司C轮融资再获1亿美元投资,其中除IDG、腾讯外,携程新入投资2000万美元。
2017年8月,李斌控制的上海蔚郁对嘀嗒举行了D轮*投资,投资总额2亿元人民币。
2018年年中的E轮融资时,公司又获得高瓴资源、京东团体、蔚来资源等多家机构认投,最终获超8亿元的融资。
也正是这一年,因半年内两起顺风车恶性平安事故,首先推出顺风车的滴淌下线整改顺风车营业,直到2019年11月才恢复上线。
这时代,虽然包罗嘀嗒在内的顺风车营业也在一定水平上受羁系影响,但影响却相对要小许多,嘀嗒顺风车在整改一周后恢复上线,迅速取代滴滴成为顺风车头号玩家。
其中,在滴滴顺风车缺席的2019年,嘀嗒出行生意总额(GTV)到达110亿元,其中顺风车生意额达85亿元,同比增进347.4%。
最新招股书援引凭证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称,按生意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盘算,嘀嗒出行于2021年谋划中国*的顺风车平台。停止2022年9月30日,公司在天下366个都会提供基于App的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240万名认证私人车车主。
股权结构方面,停止IPO前,嘀嗒出行5位团结首创人宋中杰、李金龙及朱敏等通过5brothers Limited持有公司33.11%股权。
其他的外部股东有:李斌及蔚来资源共计持股比例为24.03%,IDG持股比例为10.43%,腾讯通过易车持股比例为5.05%,高瓴资源和京东团体持股比例均为4.23%,携程持股比例为2.92%。
值得注重的是,李斌不仅是嘀嗒出行的股东,还加入公司董事会中卖力详细营业。据招股书,48岁的李斌为公司的非执行董事。
李斌主要卖力就营业及投资计谋、整体市场趋势,以及其他需董事会指导及批准的事宜提供意见。李斌自2015年2月起出任董事,并自2015年7月起同时出任北京畅行的董事。
毛利率延续下滑
靠顺风车营业打开市场之后,嘀嗒出行走上了盈利之路。
凭证上市申请资料,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9个月,嘀嗒出行调整后净利润划分为3.43亿元、2.38亿元和0.65亿元。但也可以看出,讲述期内公司盈利金额延续下滑,2022年前9个月净利大幅下滑64.59%。
嘀嗒出行能够延续盈利,也得益于其纯信息服务平台的轻资产营业模式。凭证招股书,公司主要通过向在其平台提供顺风车搭乘的私人车车主收取服务费发生收入,其次是向出租车司机收取服务费,公司也从广告及其他服务发生收入。
其中出租车网约服务是嘀嗒出行于2017年推出的营业。凭证弗若斯特沙利文讲述,按出租车搭乘次数盘算,2021年嘀嗒出行在中国出行平台中排名第二。停止2022年9月30日,公司已在中国86个都会提供了出租车网约服务。
详细在营收方面,于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前9个月,嘀嗒出行营收划分为7.54亿元、7.81亿元和4.28亿元。其中,2022年前9个月收入较去年同期削减26.63%。
按收入结构划分,讲述期内顺风车平台服务收入划分为6.72亿元、6.95亿元、3.9亿元,划分占同期总收入的89.1%、89%及91.1%。
收入结构单一,或将直接影响到嘀嗒出行的营收和公司的生长。招股书中风险提醒称,中国的顺风车市场仍相对较新,市场对顺风车的接受水平及需求的增进幅度存在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基本不会增进。
除顺风车营业孝顺的收入外,讲述期内出租车网约服务板块划分实现收入0.35亿元、0.33亿元、0.16亿元,占比划分为4.7%、4.2%、3.6%;广告及其他服务实现收入0.47亿元、0.53亿元、0.23亿元,占比为6.2%、6.8%、5.3%。
而轻资产模式下的嘀嗒出行,近三年毛利率维持在80%左右,但呈下滑趋势。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前9个月,公司毛利率划分为82.7%、80.9%和74.6%。
对于毛利率更改,嘀嗒出行注释称,主要是由于其增添了对私人车车主的津贴,以及提高了顺风车出行保险的保额上限。
详细到三大营业板块,顺风车和广告及其他服务毛利率较高,出租车营业毛利率较低且颠簸显著。
以2022年前三季度数据为例,顺风车平台服务的毛利率为80.5%,广告及其他服务毛利率为57.1%,而出租车营业的毛利则亏损741万元。
对比发现,去年三季度出租车营业毛利率转为负值,主要是公司加大了对出租车司机和搭客的津贴力度,其中用于出租车司机的津贴同比增进3.8倍。
只管津贴力度在增添,但嘀嗒出行想要在网约出租车细分赛道切下一块蛋糕,并不容易。
凭证弗若斯特沙利文讲述,于2021年按出租车网约搭乘次数计,中国出租车市场中前五大线上出行平台的合计市场份额为3.81%,其中嘀嗒出行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0.22%。
招股书显示,*的公司市场份额为3.15%,为一站式出行及生涯服务平台,亦为于场外粉单市场上市的民众公司。由此看来,处于领头羊位置的也许率是滴滴出行。
在外界看来,滴滴无疑是嘀嗒出行始终要面临的一个强劲对手。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16日,滴滴官方宣布滴滴出行恢复新用户注册。回归后不久,今年2月滴滴重新开启司机拉新项目,并加大了对老司机的津贴力度。
这对意图通过增添津贴来扩张出租车营业的嘀嗒出行来说,并非好新闻。仅就资金体量而言,相比滴滴停止2021年账上439.8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嘀嗒出行同期仅为4.86亿元。
而且出行领域头号玩家的回归,甚至可能导致顺风车领域的竞争名目再次生变。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坦言,若干竞争对手较公司拥有更雄厚的财政、手艺、营销及更高的着名度、更悠久的谋划历史或更重大的用户群。
嘀嗒出行示意,彼等可能投入更多资源开发、推广及销售产物,并提供较公司更低的价钱,这可能对自身的谋划业绩造成晦气影响。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手艺研究院院长张翔也指出,总体而言,顺风车轻资产模式是嘀嗒出行的优点,投入不是很大,然则瑕玷就是门槛较低,其余运营商想进来抢用户,也对照容易。
顺风车营业多次遭罚
嘀嗒出行的支柱营业顺风车,除了面临巨头的强势竞争,平安、合规问题始终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已往几年,嘀嗒出行多次被羁系约谈、点名。天眼查显示,2020年3月份至2022年12月份时代,北京畅行被政府约谈8次,约谈机关有交通运输部门、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羁系部际联席聚会办公室、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昆明市走运局和昆明市出租汽车治理局等单元。
其中在2020年12月份,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羁系部际联席聚会办公室指出,近期媒体多次报道嘀嗒、哈啰等顺风车平台公司产物有关问题,主要是“四周订单”功效偏离顺风车本质,涉嫌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营业。
那时,嘀嗒出行等平台回应称,将严酷根据本次提醒式约谈要求,对照问题尽快整改,依法依规开展谋划。
2022年12月30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羁系部际联席聚会办公室对曹操出行、美团打车、首汽约车、嘀嗒出行等15家主要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公司举行了提醒式约谈。
约谈指出,仍有部门平台公司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随意调整运营规则、损害从业职员和搭客正当权益、潜藏平安稳固风险隐患等问题,影响交通运输新业态康健生长。
多次被约谈背后,嘀嗒出行已经频频被罚。据招股书统计,嘀嗒出行顺风车平台累计获57宗行政罚款,其中36宗后续已打消。其余的21宗行政罚款,金额由5000元至3万元不等,合计约为55万元。
而且据银柿财经,时至今日,天下各地对顺风车并未有统一的尺度。以合乘次数为例,上海、北京为不跨越两次,广州、深圳收费的情形为不跨越三次,其中广州对免费合乘不限次数。
对于合规方面的挑战,嘀嗒出行也示意,公司面临顺风车市场律例有关的不确定性因素,不遵遵律例、发牌制度发生更改可能对其营业和谋划业绩造成重大晦气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