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又一个重大产业,日本人哭了_国际原油,香港期货

 行业新闻     |      2023-02-24 11:24

名古屋,注定要成为日本人的伤心地。

2023年2月7日,三菱重工宣布:终止日本国产喷气式客机SpaceJet研发项目。这就意味着:

日本人拼了60年的大飞机梦,终于照样黄了。

01、梦断名古屋

公布会上,三菱重工社长深深鞠躬,表达歉意:

“我们获得了许多人的期待和支持,但很遗憾,鉴于没有盈利能力等缘故原由,我们决议终止研发。”

位于名古屋的工厂,大门紧锁,人去楼空。四周的机场跑道外,不少日本民众驻足张望,久久不愿离去。

“很受惊,听说希望不顺遂,但没想到最后是这样……”一位妈妈险些是噙着眼泪说完这句话。

云云凄凉的场景,不禁让人嘘唏:仅仅八年前,这里照样完全差其余一番情景。

2015年11月11日,SpaceJet的前身,日本MRJ支线客机首飞乐成。

这是自1962年首飞螺旋桨客机YS-11后,时隔半个多世纪,日本人再次实现国产客机的首飞。

包罗记者在内,500多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当试飞员推开舱门时,大厅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局限于为波音生产零部件。今天,终于要进入新的领域。”时任三菱飞机公司总裁川井昭阳兴奋不已。

上世纪50年月,当他照样个孩子时,天天眼见美国DC-3在自己家门口腾飞和下降。彼时,他以为日本不会再制造飞机。

MRJ让川井重燃希望,它也承载着日本政府重振经济的雄心和梦想。

已往30年,日本经济陷入耐久萧条,曾经称霸天下的消费电子产业逐渐落寞,汽车产业也在近年来被绞杀。

犹如困兽般的日本经济,急需一场胜仗来提振士气,大飞机就是其一。

也因此,日本媒体对MRJ首飞极尽美誉,称它让日本迎来飞机产业的新时代。航空记者杉山胜彦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书名叫:

《日本制造在MRJ中复生!》

时任日本内阁官房主座菅义伟则强调:飞机产业将支持起日本的未来。

MRJ也不负众望,一度在全球拿下447架订单。然而,受资金、手艺、市场等诸多晦气因素影响,MRJ随后走上一条不归路。

最终,历时15年、耗资1万亿日元后,不得不宣布项目终止。

在消费电子险些三军尽没,汽车也最先摇摇欲坠的今天,大飞机的失利,给日本经济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声望,造成恐怖的袭击。

曾经缔造过“新干线”高铁神话的日本人,很难接受这样一个现实。而最令他们无法接受的是:

日本在大飞机项目上,曾握有不输中国的一手好牌!

02、日本,再试一次!

1957年,54岁的堀越二郎被征召,进入新三菱事情。他的义务是:

为日本设计一款民用客机。

作为日本航空之父,堀越二郎在日本家喻户晓,由他设计的零式战机,在二战初期曾横扫太平洋的天空。

只管罪孽全身,日本航空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整个二战时代,日本共生产6.6万架飞机,仅次于美国。产量*的,即是由三菱设计并生产的零式战机。

二战竣事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被制止研制飞机。直到朝鲜战争发作后,美国人才给松了绑。

脱节枷锁的日本人,立誓要重新夺回日本国产飞机的荣耀!

为此,三菱、川崎等日本财团组成日本飞机制造公司。堀越二郎等战斗机设计天才,被重新召唤。

精锐尽出的日本航空业,耗时5年,终于研制出YS-11民用客机。

1964年,搭载着奥运圣火的YS-11,从冲绳飞到日本本土,极大提振了日本国民的信心,被视为日本战后中兴的象征。

然而,由于缺乏民用客机的履历,YS-11还没面世就已经落伍。

在波音707横空出世,国际民航业已进入喷气式时代的60年月,YS-11竟然还在用涡桨发念头。

不仅云云,战斗机头脑设计出的YS-11,油耗高、噪音大,遭众人吐槽。

10年26次,令人毛骨悚然的坠机纪录,更使它成为天下上最不平安的支线客机。

这一连串的袭击下,YS-11不得不于1972年停产。日本人的*次大飞机梦,就这样被掐灭。

YS-11失败后,日本转向学习并成为美国波音的零部件供应商。来自波音的条约,让数以万计的日本工人忙碌起来。

到21世纪头十年,日本已成为波音主要的零部件泉源地。

以波音787为例,35%的零部件由日本制造,尤其碳纤维复合质料,以至日本媒体自满地宣称:

波音787是准日本制造!

壮大的零部件生产能力,让日本人被掐灭许久的大飞机梦,重新燃烧起来。

2003年,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宣布百人以下支线客机的研制设计。

该设计由三菱主导,川崎、富士等产业巨头介入,可谓集日本天下之力,打造一款厥后被称为MRJ的支线客机。

野心勃勃的日本人,试图以此来挑战庞巴迪,甚至波音和空客的职位。

“半个多世纪了,日本是时刻再试一次!”时任三菱飞机公司总裁川井昭阳磨刀霍霍。

2008年,经由多年的准备,整个项目正式启动。

设计之初,日本人胃口很大,上来就搞了6个型号,并在新质料、燃油经济性、低碳等指标上,给自己设置了苛刻的尺度。

为了昭示必胜的刻意,三菱公司还专门把工厂设在了名古屋。60多年前,赫赫著名的零式战机,正是在这里乐成首飞。

然而,心高气傲的日本人似乎忘了:自YS-11以来,日本一直没有从事过民用客机的开发。

而且单独生产某些零部件,与重新到尾研制、生产一架客机,有着天壤之别,它需要总体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

而这,恰恰是日本人的弱项。

事实上,MRJ*次试飞,就由于机身设计更变、机翼强度不足、零件延迟交付等问题,三度被迫延迟。

虽然事后经由频频修改、调试,实现了首飞,但比原准时间,整整延迟了3年。

2015年11月11日,在日本政府宣布支线客机研制设计12年后,MRJ终于在名古屋首飞乐成。

许多日本媒体,兴奋地将这一天称为:日本飞机工业史上永远铭刻的日子。

然而,运气多舛的MRJ,并没有由于这次首飞而逆天改命。由于定位不清晰,MRJ不得纷歧边研制,一边修改尺寸数据和指标。

事实上,MRJ在整个研制周期内,一共履历了900多次设计更改,先后6次被延迟。

内部的治理杂乱,导致事故频发。

2017年,MRJ第二架原型机测试时,发念头失效,差点机毁人亡。而测试地址就在美国俄勒冈州。

吓得美国联邦航空治理局(FAA)连夜叫停了MRJ的适航认证。

甚至,连日本人最自满的碳纤维复合质料,也由于搞不定相关手艺,在飞机研制中使用比例一降再降,最后只剩下10%,还主要用于机尾。

转而使用通例铝合金质料,又因供货商神户制钢所发作造假案受阻。时代,三菱自己也卷入了数据造假门。

只管三菱几回试图拯救颓势,甚至不惜将MRJ更名为SpaceJet,但这个历时15年、耗资1万亿日元,寄托了几代日本人大飞机梦的项目,最终照样黄了。

对于日本大飞机的失败,有人用一句话来总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三菱重工总裁岩泽正二也在一次采访中认可:从一最先,就没想到会有云云艰难,价值云云昂贵。

“说真话,我们很无邪!”宣布终止SpaceJet项目的公布会上,三菱重工社长泉泽清次黯然神伤。

03、大国才玩得起的游戏

日本人梦断大飞机,外面上看,是三菱重工的失败。但这背后,真正决议大飞机项目输赢的是:

国家实力。

论手艺,日本高端机床至高无上,控制了全球半壁山河。碳纤维等复合新质料,更是独步天下,连美国人都垂涎。

这也是日本人在波音787的供应链中,能够独占35%份额的主要缘故原由。

论工业实力,日本四大重工企业,三菱、川崎、富士、石川岛播磨,可谓历史悠久,声名远播。

三菱早在二战时期,就承包了日本的军工制造,并研制出威风八面的零式战斗机。

日本政府的刻意也不能谓不大,从上世纪50年月激励日本企业开发YS-11,到2003年公布支线客机研制设计,对大飞机的痴心数十年不改。

但拿着一手好牌的日本人,最终照样打得稀烂。

日本的失败,再次印证了研制喷气式客机的伟大难题和挑战。即便有手艺,有雄心壮志,也有政府的鼎力支持,也不足以在航空领域取得乐成。

由于大飞机磨练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只管日本人在机体质料、零部件、加工工艺等方面,实力雄厚,但在飞机制造领域,依旧存在显著短板。

抛开系统集成不谈,日本人在气动设计等基础领域,乏善可陈。

气动结构的设计,决议了飞机的航行性能。而要做气动设计,少不了风洞实验室。但日本险些没有高水平的风洞群。

相比之下,中国拥有亚洲*、全球品类最为齐全的风洞群。

比手艺更难以逾越的,是市场规模、产业链的话语权、工业系统的自力自主性,等等。说穿了,就是比谁的拳头更大、更硬。

昔时,日本人供应了波音787客机35%的零部件,他们一度对生产方案、总装线等环节,提出自己的诉求,但被波音直接拒绝。

波音可以给日本人订单,但那些含金量高的手艺,绝不会让日本人碰。

作为全球仅有的两大民用航空霸主,波音和空客也绝不会坐视,其他分食者的泛起。

MRJ之以是迟迟拿不到美国联邦航空治理局(FAA)揭晓的适航证,手艺自己不外关是一方面,但也不清扫是美方的有意刁难。

这并非没有先例。

昔时,羽翼渐丰的庞巴迪和巴西航空工业,试图问鼎100座以上干线大飞机时,就被波音和空客以反推销大棒,团结绞杀。

90年月,亚洲新兴大国印尼,也曾梦想生长大飞机产业。但随后,亚洲金融危急发作,国际钱币基金为印尼提供了贷款支持,条件是:

放弃大飞机!

中国造大飞机,没有FAA的适航证,也能活下去,究竟海内市场足够大。但日本大飞机,若是不能进入西欧市场,就只有等死。

2002年,中国正式启动ARJ21支线客机项目,险些跟日本MRJ前后脚。

时代,ARJ21也履历了重重灾祸,直到2008年才实现首飞。日本人早先对这款竞品不以为然,他们曾放出豪言:

MRJ将拿下亚洲七成以上支线客机订单,让中国的大飞机永远卖不出去!

甚至,当中国搞出了比ARJ21和MRJ都要大的干线大飞机C919时,日本人却口出狂言:中国输给了MRJ还嘴硬。

只惋惜,大飞机竞争,比拼的不是谁的口水多。

2022年12月,在ARJ21正式投入运营七年后,C919也实现了首架交付。仅仅两月后,三菱就宣布:终止喷气式客机研发项目。

昔时呐喊要杀死中国大飞机的日本人,万万没想到,最后哭鼻子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