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马斯克才刚满18岁。
1989年再过12年,我国才正式将电动轿车作为严重专项归入国家研制方案。
1989年2月10日,温州的叶文贵已研制出一台充电八小时、行进200公里的电动轿车,而且将它开上了温州最高的山。
1、七台河首富
地处黑龙江省东部城市群中心的煤城七台河,至今还有人记住温州知青叶文贵。
1969年,19岁的叶文贵跟着一群难兄难弟,支边到七台河的一个小山村,9年后返乡时,他已成了七台河市的“首富”。
他盖了四间砖瓦房,为七台河*;
戴的表是二十五钻梅花,全市只要两块,一块价格是普通人一年薪酬;
脱离时身上揣着六七万块钱,在1978年,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钱从哪儿来?
从浙商的骨肉里,从精明的脑子里。
叶文贵下乡后被组织在七台河矿务局作业,矿务局有几万工人,工人所用的煤锹柄悉数都要从外地买。这让他看到赚钱的时机,然后联络了几个知青,从家园温州买来木旋床和锯子,办了个锹柄厂。
这在其时,适当冒险,乃至是犯政治过错,但叶文贵用个人和团体都双赢的形式,争取到出产大队的默许:但凡在厂里作业不能出农活的知青,每人每天向出产队交两元钱。
也是从那时起,叶文贵就痴迷上了技能创新。锹柄厂开端靠手艺削圆,日产100根,已是求过于供,但叶文贵不满意。
他依据卷笔刀的作业原理,规划出一个相似的机器,让山上运下来的大木头用火锯剖成方块后,塞进去,再拉出来就成了圆锹柄。
东西改善后,锹柄日产量从100根直接飙升到1000根,一天能卖800块。
产量高了,当地消化不掉,叶文贵又拓宽销路,把锹柄卖到了山西省。
屯子到车站没有路,运送不方便,他又请人开通了一段通向大道的六公里绕山公路,还以故土的姓名把路牌命名为“小金乡站”。
叶文贵的同伴张忠达说,这给当地带来极大的改动和震慑:
大公鸡一块钱一只,他们每天都能吃得上。
在此之前,这个50户人家的穷村子,知青干一天活最多只能赚两毛钱,乡民们一年只能吃上三顿肉。
1993年,七台河市正式命名此地为金村庄。一群浙江小青年就以这样一种一同方法,在悠远的白山黑水间留下了家园的印记。
2、为了每天能喝一瓶茅台
1978年,叶文贵完毕九年东北日子回到温州,并被组织了作业。
但只在文城县民政局作业不到一年,他就扔了铁饭碗,回到其时已是温州经济中心重镇的苍南县金城镇,再次开起了工厂,理由是:
民政局薪酬只够抽烟,但我每天还得喝一瓶茅台,要花11块7。
其时,金乡的徽章铭牌加工现已做得兴旺,但却没有配套的轧铝厂,一切加作业坊都要在外地把铝板轧成半成品再运回乡。
叶文贵所以开了个轧铝厂,工厂一开门,生意就好到客人要排队。仅用4个月,他就回收出资本钱,并很快堆集了20多万资金。
扎铝厂成功后,叶文贵持续添补金乡的工业空白。
其时,金乡还有不少人出产塑料证件外套、材料夹,但用的热合机功率都小,大尺度产品压合不了。叶文贵所以又自主研制了大频率的高频热合机,并兴办了大功率高频热合机厂,同样是一开业就生意火爆。
有了大功率热合机,工厂能够加工更多热合要求高的产品,效益很快进步,先后开了四间分店仍旧无法满意需求,叶文贵又转型卖机器,获利愈加丰盛。
金乡还有一个生意是,垄断了全国饭菜票,而且留有一个空白:出产质料PVC薄膜有必要从外地购入。轧铝厂、热合机厂,做一个成一个的叶文贵,所以又打起了兴办塑料薄膜厂的新主见。
1984年头,叶文贵正式建成了他的薄膜厂,产品首要供本地企业制造塑料票证、扑克牌、吸塑包装。经过这个厂,叶文贵也把他的技能创新推到了更高境地,东拼西凑不光自主规划了出产线,且效能惊人。
每分钟出产170米,薄膜厚度0.025毫米。
其时,国产机组出产线每分钟只能出产34米,最薄只能做到0.075毫米;就算德国的出产线,也只能每分钟出产150米。
靠着别出心裁的高效率,叶文贵很快就一厂独大,投产两年,产量就达400万元。“赚钱就像印钞票相同”。
3、做不了官的新式企业家
之后,叶文贵又兴办了包装材料厂、蓄电池厂、微机仪器厂,而且办一个火一个,生意好到令人眼红。
其时,“万元户”仍是发家致富的代名词,但叶文贵现已坐拥千万财物。
而且,他还有个习气,不论多大数目,都不必支票,要提现金。有人说,每次从银行出来,叶文贵都得拎着麻袋,袋子里是一捆一捆的钞票。
叶文贵斗胆,家园人比他还斗胆。
1984年5月,《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一条音讯: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城镇,家庭工业专业户叶文贵被县政府选拔为金乡区副区长。
在时任苍南县委书记胡万里的回想中,让不是党员的个体户当官,在其时对错常斗胆的行为,全国都几乎没有先例。
这样做的意图是,经过叶文贵进一步带动村庄经济发展、复兴家庭工业。
但叶文贵显着与官场不太合拍。比方,开会就让他不胜其烦。他常常要求:把材料给我看看,我就不去参与了。
时间短且不愉快的宦途完毕后,叶文贵从头过上了他酷爱的创业日子,用他自己的话便是:“赚不完的钱,办不完的厂,还不完的债”。
再次下海的叶文贵,依然是风风火火,乃至成为整个温州最火的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叶文贵两次登上《人民日报》,他的业绩被各大媒体争相报导;1985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闻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到温州调查,在叶文贵的厂子里转了三圈后,说他是“新式的企业家”;加拿大机电教授鲍勃惠不远万里来到我国看望叶文贵,赞赏说:“在我国农村,想不到有你这样的奇人。”
我国社科院经济研讨所所长董辅礽曾在温州与叶文贵沟通,评论贫富不均问题。叶文贵说,收入高的可用税收来调理,先富的一些人翻不了天,就像孙大圣翻不出如来的手掌。
中央党校乃至来请叶文贵讲课,他以自己不是党员为理由回绝,终究在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的劝说下才成行。1986年冬,叶文贵开端给省级领导干部上课,主题是《运营私人企业的实践和领会》。他告知咱们“民营企业主不是资本家”,上万字的讲稿,被当作中央党校的教材全国发行。
生意最兴旺的时分,叶文贵的金乡包装材料厂乃至发行了股票,面额1000块。这也是我国最早发行股票的私企之一。
1987年,全国评选出了100名优异农民企业家,但到北京领奖的却只要99位。温州*的当选者叶文贵缺席了。
此刻,他已投入到一场造车传奇,抽不开身、也没兴趣领什么农民企业家奖。而后来被认为是造车狂人的浙商李书福,其时还想都不敢想造车这件事。
4、世界级电动车
多年后,叶文贵这样回想自己造车的来由:其时我国台湾有10家轿车厂、大陆有6家,但16家厂子没有一个是我国人自己的品牌,我觉得太不幸了。
除了想造出我国人自己的品牌,叶文贵还想到了包围之道:汽油车外国企业现已太强,而且对环境欠好,电动车没有污染,而且全世界还没有特别成功的,如果能做出来,会有大时机。
也许是对电动车会成功的决心太足、太达观:没有足够的调查研讨,也没有充分考虑研制和资金投入,叶文贵便全身心做起了他的电车之梦。
初中结业的叶文贵,仅仅通读了其时所能找到的一切轿车电机、机械方面的书,就在1988年头夏,于温州*的华裔饭馆租了一个套房,开端招兵买马,来自航天、造船、冶金等职业的专家和技能人员纷繁应邀来到温州。
不到一年,开足马力,没日没夜的尽力之后,1989年2月10日,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夜里,叶文贵和三个搭档把自己造的*辆电动轿车开上了山。
在这个叫做“雪山”的温州最高峰上,叶文贵兴奋地一边喝酒一边看夜景。
这一天,温州最美的夜色归于叶文贵。
从研制到上路,只用了六个月,这辆被他命名为“叶丰号”的白色小车,充电八小时,已可行进200公里,属其时的世界*水平。
*次造车,就达到了世界高度,叶文贵底气和决心都更足了。
随后,他专程前往美国调查电动车技能,并发现了危机:纯电动轿车电池寿命短、续航能力差,已逐渐成为各国电动轿车研讨者的一致。
回国之后,叶文贵调整了研制方向,从电动转向了混合动力。
他在温州龙湾经济开发区征了25亩地,请来多个高校和研讨机构的专家一同进行开发。制造一辆车要用几千个零件,有的要吃力收购,有的买都买不到,但叶文贵仍是很达观,而且临危不惧,坚持造车究竟。
1990年4月,叶文贵推出了叶丰2号,这是一辆真实意义上的混合动力轿车。
叶丰2号具有容量强壮的蓄电池组,还装上了自行研制的双用双缸水冷汽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比风冷式作用好、噪音低。
次年4月,在深圳举办的我国电动轿车研讨会上,叶丰2号一举成名,得到国内外技能人员的必定。不久之后,他收到了更大的好音讯:
叶丰1号被国家四部委评选为国家级新产品,成为新我国建立四十年来温州的*严重科研成果。
至此,叶文贵已为造车投入了上千万,一向不缺钱的他,开端感到巨大的资金压力,但连续而来的认可让他信任:造车,是能成的。
5、错失良机
因为在深圳研讨会上打响了名号,1992年头,深圳一家公司找到叶文贵,希望打开协作,并方案投入五千万的先期资金。
叶文贵火速与对方打开了协作商洽,因为他已决议进一步进步混合动力轿车的功能,并开端小批量试出产,正好需求大笔资金投入。
但协作终究未达到。
对方想把电动轿车变成温州和深圳一同开发的项目,但参与商洽的温州市政府领导表明,这是四十年来咱们温州最严重的科技项目,不能这样卖给你。
多年后谈起往事,叶文贵依然充溢怅惘:就这样把他们推掉了,那次时机很可惜。
一年后,来自美国加州的电动轿车专家罗耶·凯勒景仰来到金乡,调查刚刚问世的叶丰3号。叶文贵带着凯勒跋山涉水一路开到海口试车,终究打动了凯勒,再次得到一个协作的时机。
但这次协作终究也未能成功。
叶文贵坚持协作出产的轿车要挂“叶丰牌”,但凯勒却表明,挂叶丰牌进不了美国商场,有必要挂他的牌子。这让叶文贵拧起来:
要是这样,我不是替他打工了吗?
一周之后,罗伊·凯勒惋惜地脱离了金乡。
后来回头看,这也让叶文贵错过了终究的求生时机。
叶文贵底气十足拒*方,是因为他心里还有一个托底的算盘:已然温州市政府如此看好他的项目,终究必定会在资金上给他支撑。
但终究,他并没有得到希望中的支撑。
到1994年秋,最高车速109公里、充电3小时续航200公里的叶丰概念型混合动力轿车诞生时,叶文贵现已借债1000多万。
为了持续造车梦,在私营经济发展最为兴旺,无数人把资金投入到快钱形式大赚特赚的时间,叶文贵却一个又一个地卖掉了自己辛辛苦苦堆集下来的工厂、房产和地皮,然后一笔一笔投入到深不见底的轿车厂。
即便如此,也仍是杯水车薪。在投入悉数四千多万财物后,叶文贵总算认识到,要真实把电动轿车商品化,即便是小批量,也要五亿、十亿的投入。
而在汽油车关于大多数我国人来说都仍是奢侈品,电动车替代汽油车遍及被认为是痴人说梦的其时,他底子找不到那么多的钱来跟他一同赌。
1995年5月,研制资金完全中断后,现已成功研制出4款新能源轿车的叶文贵,送走了终究一名工程师,正式完毕了传奇的造车梦。
直到2001年,我国科技部才正式立项,将电动轿车作为严重专项归入国家研制方案。
6、英豪背影
关掉车厂后的叶文贵,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那些令他自豪的叶丰车,被他锁进库房;最初的造车材料,被他存在两台笔记本电脑里。
但他仍是不由得要重视世界油价,重视电动车的有关音讯。儿子叶飞结业于清华大学轿车工程专业,也算是对他轿车梦的连续。
完毕造车,还完债款后,叶文贵终究只剩下一家包装厂,厂里只要一台20多年前的老机器,一年大约能收入几十万,过个普通人的日子。
苍南县金城镇原党委书记金钦治说,除了造车赔钱,一些钱也被叶文贵捐掉了,比方修祠堂、助学等等。尽管只读到初中,但叶文贵一直酷爱学习、崇尚常识,儿子结业于清华,两个女儿都曾留学海外名校,这也是对他*的安慰。
不再风风火火之后,叶文贵深居简出,往常莳花养鱼、研讨修建、学习锡器制造,只要橱柜上摆满的各个年份的茅台酒瓶,让人觉得他不一般。
在媒体留念“温州形式30年”系列报导中,叶文贵被比作“不死鸟”。
报导称,尽管因为其时的国家方针和商场环境等要素,叶文贵的造车梦不得不黯然收场,但他是上世纪80年代温州集体的典型代表,诠释了其时来自温州民间的巨大创业生机,他永不言败的精力,是不会消失的。
2013年10月开馆的浙商博物馆里,叶文贵被列入“英豪背影”板块,他捐献的赤色玻璃钢轿车车架壳子,在吉祥、众泰、万丰奥特等多家闻名浙商车企捐献的自产轿车中,显得分外特别。
叶文贵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他说:“就算他人说我是阿Q,我也觉得自己很成功。能自己赚钱,去做一做自己喜爱的工作,也就够了。”
2017年3月,年仅67岁的叶文贵因病逝世。妻子陈星初在追思会上说,他的终身比谁都精彩,适当于他人活了十辈子。
六十大寿时,叶文贵厂里的老员工们曾在金乡包装材料厂组织了庆典为他庆祝。庆典上,叶文贵感谢了锹柄厂、轧铝厂、包装材料厂……的工友。
他笑着说,“咱们辛辛苦苦为我做工作,还替我赚了许多钱,终究我把这些钱都花在电动车上了。谢谢咱们。”